大气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它维系着地球上众多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那么,大气降水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降水的形成开始于水汽的凝结。在大气中,水汽充足且具备一定的冷却条件时,水汽分子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小的云滴。云滴通过两种方式长大:凝结(凝华)增长与冲并增长。凝结增长是指水汽继续在云滴表面凝结,使其逐渐变大;冲并增长则是大小不同的云滴相互碰撞合并,使其逐渐变大。当云滴体积增长到足够大,以至于气流不能支撑时,就会下降,形成降水。
降水的样态多种多样,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降雨。雨通常在气温高于冰点时形成。根据其形成机制和气象条件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等四种基本类型。地形雨是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地形阻挡时,被迫抬升,在迎风坡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这种降水往往在山脉的一侧较为丰富,而背风坡则相对干燥,形成“雨影区”。对流雨通常发生在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强烈对流上升,水汽迅速冷却凝结成雨,其特点是降雨范围小、强度大、历时短。锋面雨是冷暖空气交汇时,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冷却,水汽凝结形成的降水,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广。台风雨则是由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具有狂风暴雨的特点。
除了降雨,降雪也是一种常见的降水形式,尤其是在寒冷的地区和季节。与降雨的形成过程类似,只是在低温条件下,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这些冰晶在云层中不断生长,最终以雪花的形态飘落至地面。雪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每一片都有着独特的晶体结构,这是由于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和气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霰、雹、冻雨等降水形式。霰是在气温接近冰点时形成的,过冷却的水滴(即气温低于0℃时但仍未冻结的水滴)在遇到冰晶时迅速冻结,形成透明的冰层包裹在水滴外部,形成不透明的球状晶体。雹是在有强烈上升气流的雷暴云中形成的。水滴在云中被上升气流带到冻结高度以上,冻结成冰雹的核心,然后被带回云中,再次被上升气流抛起,外层不断包裹水滴和冰晶,形成层层包裹的冰球。冻雨是一种液态降水,当雨滴落到地面或其他物体表面时,由于表面温度低于冰点,雨滴会立即冻结成冰层。
根据降水强度与性质,液态降水强度等级一般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等,根据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来划分,不同强度的降水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固态降水强度等级也有相应的划分标准,如小雪、中雪、大雪、暴雪等。
了解降水的强度和性质,对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钟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