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批 准 号:20AZD054
结题证号:20241402
所在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曾建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进行时间:2020.4-2024.4
最终成果:《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专著,51万字)
阶段性成果(论著、论文、研究报告):
1.《井冈山精神与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论著,27.2万字),曾建平,人民出版社2023年6月。
2.《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论著,30.5万字),石劲松,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2023年10月获第二十届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红色文化与新时代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论著,34.5万字),叶丹,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
4.《新时代党史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与运用》(编著,24万字),张梅龙等,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
5.《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道德追求》,曾建平、张笑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刊)2022年第3期,被中国报道网等国内主流媒体全文转发、推介。2023年10月获第二十届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伟大建党精神的伦理阐释》,曾建平、罗红平,《道德与文明》(C刊)2021年第1期。
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俭节约的核心要义与理论特色》,曾建平、罗红平,《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院报》2022年第5期。
8.《解码“三个为什么”的历史逻辑》,曾建平、黄以胜,《中国教育报》2022年5月5日,被新华社客户端转发、推介,阅读量逾100万。
9.《井冈山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曾建平、罗红平,《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被《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2022年第1期摘录。
10.《习仲勋家风的伦理特质及时代价值》,曾建平、罗红平,《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11.《“三个为什么”宣传教育的权威教材》,曾建平、黄以胜,《中国教育报》第5版理论周刊2020年11月26日,被学习强国等数十余家主流媒体转发、推介。
12.《井冈山精神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曾建平、罗红平,《当代江西》2022年第3期,被学习强国等数十余家主流媒体转发、推介。
13.《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必然》,曾建平、黄以胜,《江西日报》理论版2022年5月30日,被学习强国等数十余家主流媒体转发、推介。
14.《我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其强化对策》,研究报告,曾建平,等,《专报》2023年10期,被江西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常委多次批示。
15.《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从哪里来》,张梅龙、曾建平,《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021年4月1日,被《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第5期全文转载。
另有课题团队成员以本课题名义刊发论文8篇,此处从略。
二、研究背景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筑牢共产党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战略性任务,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历史的教训值得警醒:前苏联亡党亡国的主要原因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消失殆尽。新时代,全党上下只有紧扣“理想信念教育”这条主线,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才能做到理想信念真正入脑入心,才能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大业的团结奋斗局面。本课题从历史、现实与实践三个维度回答“什么是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为什么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新时代怎样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回答这些问题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本课题通过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发展史的系统梳理,进而阐释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政治优势;通过对发展变化中的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分析,进而阐释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要机遇;通过对理想信念及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资源、基本内容的深刻分析,进而阐释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理论渊源、根本内涵和价值目标;通过对理想信念教育规律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进而建构有利于推动新时代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大众等对象的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和实践路径。
三、主要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史回溯与基本经验
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其对象广泛,包括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其内容丰富,包括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革命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其形式多样,包括生产生活渗透、文化教育普及、革命报刊引导、党校系统培训、整党整风净化、自我党性修炼;其主要特征是:为革命服务的目的性、履行宗旨意识的人民性、融入群众生活的实践性、运用载体方式的大众性。党的百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必须注重因材施教;必须善用教育载体;必须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些基本经验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对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挑战与机遇
就挑战而言,我们遭遇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全球化与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导致世界交往的交锋激烈;单一化与多极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严峻的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也迎来了我国社会前所未有之大变革,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凸显;党的建设工作遭遇时代新变化,如党员队伍扩大带来新问题,党的教育模式面临发展新课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经历时代新挑战。就机遇而言,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根本保证,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其提供强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价值支撑,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科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启迪。这些挑战与机遇更加凸显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固本培元之需、凝心聚力之源、应对风险挑战之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论述是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论述、恩格斯关于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论述,列宁关于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坚持“灌输”原则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等论述,是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思想渊源。同时,我们要积极总结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成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始终站在民族复兴、政权稳定、化解外部风险挑战、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高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贯穿始终,把握理想信念内容体系的阶段性特征;实事求是分层分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把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点对象,把对象拓展到广大社会群体;把思想建党与依规治党相结合,架起理想信念“高压线”;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统一,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对理想信念的侵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为重点、发挥先进榜样典型示范、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协同、强化载体阵地建设、发挥思政课主渠道功能、用好革命精神资源等路径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我们也要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智慧结晶,为新时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滋养。
(四)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本内容
综合分析当前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背景和党中央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新要求,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人民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梦”;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因为中国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磅礴力量;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其制高点是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其出发点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支撑点是严明的纪律和不断深化的党性修养;持续抓好“四史”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领会“四史”教育重大意义,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也要预防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批驳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阻止各种错误思潮的蔓延,防止国内“左倾”思潮的干扰。
(五)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路径
建立长效性机制,形成有效性路径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的基本目标。首先,要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在科学理论学习、党风政风建设、党性修养等方方面面,落实到党内政治生活、考核评价、选人用人等制度建设之中,通过理论武装和实践磨练相结合、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方式方法使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走细、走实、走深。其次,要抓住青少年学生这个重要群体,这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需要,是遵循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体现日常化、生活化,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突出创新性、可持续性;着力构建推动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本机制,如利益导向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协同育人机制以及科学评价机制;不断强化理论育人,优化网络育人,深化实践育人,不断推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建设,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再次,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覆盖到社会大众,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理想信念教育掌舵定向;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理想信念教育落地生根;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培育良好社风民风家风,广泛开展争优创先活动,以丰富的形式使理想信念教育凝心聚力。
四、重要观点
1.坚定理想信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想信念的奋斗目标。正是这一理想信念的支撑,才凝聚了党和人民的意志,激发了亿万中国人的革命斗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对理想信念教育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培育时期,也是革命理想信念的高扬时期。
2.推动理想信仰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经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改造客观世界和实现人自身解放使命的一项终身任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意味着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中恒定、长久不变的一部分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朝着制度化发展的重要一环;而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将意味着理想信念教育从零散、局部、非稳定的状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体系化,它既是常态化运行强有力的后盾,也赋予了常态化行为新的要求与使命。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意味着理想信念以上层建筑的形式成为社会的价值坐标,这对于推进、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并在实践中展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命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恒久性的影响。
3.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论述中去探寻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要义,是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思想源泉。同时,我们要积极总结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成果,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智慧结晶,为新时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滋养。
4.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凝心铸魂,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新时代新征程,理想信念教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此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教材,不断引领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5.新时代推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需要深刻把握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客观规律,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关键要素,着力构建推动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各项机制,不断强化理论育人,不断优化网络育人,不断深化实践育人,不断推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五、研究意义
学术价值:以史料整理为突破口,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百年史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充实学术资源;以学理体系构建为目标,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范式研究,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综合运用为导向,形成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理论维度和实践范式。
应用价值:以总结历史经验为基础,形成历史借鉴和对照,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展开;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构建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的理论体系;以服务执政要求为导向,建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运用体系,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教育成果,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取得教育成效。
社会意义: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百年大党书写千秋伟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机制和措施,有利于促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提出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机制和措施,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提出社会大众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机制和措施,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六、作者简介
曾建平,江西新干人,200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出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为二级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伦理学原理与应用研究。现为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井冈山大学副校长、副书记、校长(2008-2022)、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正厅长级,2022-2023)。2008年起为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2012年起为同济大学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22年起为温州医科大学“领雁计划”特聘导师。被评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首届全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20余次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办认真负责鉴定专家。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获结项优秀】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yusign.com/news/1405.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述古往 http://w.yusign.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