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乌兰察布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的各项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自治区“两件大事”,深入打造“五大经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巩固稳的基础、强化进的动能、扩大好的态势。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回升向好,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是抗疫三年后,经济社会有序恢复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较好成绩。
从需求上来看,新增六个大类行业。截至2023年末,全市四上企业增加到781家,较2020年末增长31.7%。正常运营的50个行业大类四上企业,较2020年末新增了煤炭开采和洗选、造纸和纸制品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其中占比较大的有铁合金企业18家、石墨炭素类企业11家、发电企业11家、煤炭开采洗选类企业6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7家。
从投资结构来看,传统行业投资有所放缓。从近三年投资运行情况来看,铁合金行业投资放缓,第三产业投资不足,房地产市场有较大波动。但新能源项目投资增速呈增长态势,占比逐年提高,2021年-2023年每年的增速分别为136%、111%、59.7%,新能源项目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从2020年的18.9%提高到2023年的64.4%。三产中投资占比较大的房地产业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近两年下降压力加大,2021-20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0.3%、2.4%和-23.2%,占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由2020年的49.5%下降到2023年的27.7%。
从银行存款结构来看,居民住户类存款提高。住户防御性需求拉高存款余额,储户调查显示,由于股市、基金、房地产、实体经济等居民投资领域不景气,收益降低、风险加大,居民储蓄意愿增强。2023年12月末,住户存款余额为1463亿元,比年初增加150.26亿元,其中住户定期存款余额1029.94亿元,同比增长16.96%,比年初增加148.33亿元。2023年12月末住户存款余额较2020年12月末增加427亿元,三年年均增长14.0%,呈现两位数增长。
从限上消费零售类值看,生活必须类消费占比提高。2023年粮油、食品类消费占13.3%,较2020年提高5.4个百分点;中西药品类占11.3%,较2020年提高1.7个百分点。网络消费占比有所提高,从2020年的0.03%提高到2023年的4.21%,提高4.18个百分点。汽车类新能源汽车占比从2020年的0.01%提高到2023年的2.43,提高2.42个百分点。
细化来看:
(一)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
全市经济总量由2020年的814亿突破到千亿,2022年实现1018亿元,2023年完成1085亿元,不变价年均增长5.9%,年均增速居全区第4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4.7万元增长为2023年的6.6万元(按2022年常住人口数测算),不变价年均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7:40:43 ,调整为2023年的17.1:43.5:39.4,一产、二产比重分别提升0.1和3.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
(二)第一产业生产稳定,粮食作物稳产丰收
2023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5.2亿元,比2020年增加46.7亿元,不变价年均增长5.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2亿斤以上。肉类总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09.6万亩,同比增长1.4%;粮食总产量26.2亿斤,同比增长9.6%;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69.4公斤/亩,同比增长8.2%。
(三)第二产业发展迅猛,工业经济贡献突出
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325.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71.2亿元,不变价年均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266.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09.7亿元,年均增长7.6%,快于GDP年均增速1.7个百分点。2023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7%。
从规上工业来看。2023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年均增长9.3%,快于GDP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三大门类结构优化。全市采矿、制造、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20年2.2:48:49.8,调整为2023年的10.4:56.8:32.8。三大门类比重逐步得到调整,采矿业占比上升8.2个百分点,制造业上升8.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7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铁合金产量占全区比重为71.7%,较2020年提高5.5个百分点。7大主要产品产量5增2降,2023年铁合金产量953万吨,较2020年增长27.7%;碳化钙产量245万吨,较2020年增长19.0%;乳制品产量27万吨,较2020年增长8.0%;石墨及炭素制品产量75万吨,较2020年增长19.0%;初级形态塑料产量68万吨,较2020年增长161.5%;水泥产量318万吨,较2020年下降2.8%;水泥熟料产量423万吨,较2020年下降10.0%。
企业效益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590亿元,是2020的1.7倍;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是2020年的6倍。亿元企业梯队日益壮大,成为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2023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179家,10-50亿元企业48家,亿元企业占比近五成,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522亿元,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95.7%。
(四)第三产业有序恢复,大数据产业发展较快
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350.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27.5亿元,不变价年均增长5.6%,低于GDP年均增长0.3个百分点。2023年以来第三产业生产有序恢复,接触性服务业持续增长,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不变价同比增长5.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20年的-39.6%,增长为33.0%。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42.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7.6亿元,不变价年均下降0.3%;住宿餐饮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10.7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2.2亿元,年均增长3.2%;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55.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72.0亿元,年均增长8.0%;金融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36.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3.2亿元,年均增长4.3%;房地产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36.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3.2亿元,年均增长0.1%。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42.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64.2亿元,年均增长14.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15.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3.5亿元,年均增长30.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135.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56.0亿元,年均增长4.6%。
消费市场有序恢复。2023年全市消费市场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0.3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居全区第4位,盟市排名取得历史较好成绩;2022年受疫情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9亿元,同比下降2.4%,增速居第8位;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7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居第1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年平均增长3.1%。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2023年,全市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较2020年增长59.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较2020年增长51.5%。第二产业较2020年增长134.5%;第三产业较2020年增长11.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平均增长14.2%。
第一产业中畜牧业投资占比逐年提高。2023年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较2020年增长101%,占第一产业比重85.9%(较2020年提高21.1个百分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较2020年下降8.6%,在一产的占比由2020年的19.1%下降到2023年的11.5%。从近三年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看,畜牧业投资占比逐年提高,农业投资占比逐年下降,第一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投资为主,工业投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2022年第二产业投资占比首次超过了第三产业,达到53.8%。2023年工业固投占全市比重为54.7%,较2020年增长134.5%,年均增长32.9%,高于全部投资年均增速16.2个百分点。新能源项目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从2020年的18.9%提高到2023年的64.4%。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投资的比重一直较小,工业固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023年分别占工业投资的32.5%和67.1%。高耗能制造业投资逐年回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是铁合金行业)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从2020年的17.2%回落到2023年的4.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是碳素及石墨制品制造业)比重从2020年的8.5%提高到2023年的10.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比重从2020年的7.7%回落到2023年的3.5%;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由2020年的8.9%回落到2023年的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高速增长,2023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7.1%,较2020年占比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风光发电项目完成投资额较2020年增长18倍,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20年的7.3%提高到2023年的55.5%,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回落。第三产业投资中主要以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以上四个行业的投资连续三年占到第三产业的90%以上。其中,房地产业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近两年下降压力加大,2021-20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0.3%、2.4%和-23.2%,占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由2020年的49.5%下降到2023年的27.7%。
(六)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20年56.3亿元增加到2023年67.9亿元,年均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61.1%,增加为2023年的69.1%,增加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23085元,增加到2023年的28154元,增长22.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33534元,增加到2023年的39518元,增长17.8%;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13009元,增加到2023年的16984元,增长3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1,收入差距较2020缩小0.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从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7:40:43,调整为2023年的17.1:43.5:39.4,一产、二产比重分别提升0.1和3.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2023年疫情平稳转段,三产比重较2022年回升0.8个百分点。从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基础配套存在很多瓶颈,除大数据行业和接触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外,其他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兴服务业如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社会福利业、文、体、娱乐业等发展相对滞后。
(二)工业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力
工业综合实力得到长足发展,对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乌兰察布市制造业多为产业链上游的大宗初级产品原材料加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工业企业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问题还很突出。2023年,由于工业原料价格上涨,全市电石、负极材料等主要行业产品产量长期呈下降趋势。2023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4%,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行业投资逐年下降
房地产业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近两年下降压力加大,2021-20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0.3%、2.4%和-23.2%,占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由2021年的37.6%下降到2023年的27.7%。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增加城乡居民福祉,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上,已经成为各地、各部门研究和工作的重点。为此,我市应依托资源优势,抓住新技术新需求变迁机遇,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加强新兴服务业招行引资力度,强化政策引领,持续激活经济市场活力。
二是用足用好国务院《意见》支持政策,落实落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意见、机构性减税降费等新一轮政策,继续做好工业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和“技改”工作,扩大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着力转变服务方式,积极推动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出台的帮助企业增效、降本、提质、扩容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引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好面临的困境,确保企业正常经营。
三是要狠抓招商引资,不断延伸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项目的招引工作,加强重点投资产业的项目接续和储备。围绕“五大经济”发展、重点民生领域、重点产业招商引资,结合《意见》继续推进铁合金行业“三个一批”“五化改造”,进一步降成本、降能耗,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储能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