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34集:拓边功臣——司马相如
一般来说,一提到司马相如,人们更多的是联想到他华美瑰丽开创先河的辞赋文章、洒脱不羁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但客观地讲,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他怀柔拓边,成功开发西南夷,这对汉王朝经营西南地区、开通南丝绸之路有着重大意义。《四川历史名人故事》,今天的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身为政治家的司马相如的功绩。
汉武帝刘彻在初登皇位时,为了彻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对汉朝的长期威胁,在厉兵秣马加紧备战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系饱受匈奴侵害的小国,为打败匈奴寻找助力。此外,为了确保战争来临之时不会腹背受敌,他也在思考如何妥善解决西南夷的问题。汉代及汉以前,在四川西部、南部和云南、贵州一带居住着一些少数民族,被统称为西南夷。早在秦王朝时,就已开通了西南夷,并设置郡守官吏进行管辖了。他们与巴蜀地区也都有着商业上的往来,关系较为密切。只是到了西汉初期,由于中央政权把注意力集中于内部的巩固和北边的安宁,因此和西南夷地区的联系较少,暂时出现了空白。
【同期声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所长 教授 蓝勇:西南夷在历史上来说,它是民族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跟其他地方开发他还不一样,就是有一定的难度。】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同意唐蒙上书征夜郎之兵以制越的请求,派他从巴蜀地区开凿南夷道以通夜郎。急功近利的唐蒙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沿用治兵策略,依靠严刑酷法强征劳役,在征调巴蜀二郡的吏卒1000人后,还擅自多征水路运输人员上万人,并以军法处死部族头领,引起巴蜀百姓的惊恐、抗拒和冲突。这不仅不利于汉武帝稳定西南夷的构想,甚至还危及了西汉在巴蜀地区的统治。
【同期声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徐希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相如就闪亮登场了。(他是)西南的人,他熟悉西南的地域,更加地能够因地制宜。】
为挽回巴蜀民心,汉武帝“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临危受命的司马相如,写下一篇《喻巴蜀檄》,整篇檄文先颂扬汉武帝的功绩,然后进一步阐释政府通西南夷政策,安抚巴蜀民众,解释那些严刑苛法的过激政策“皆非陛下之意也”,并开导巴蜀民众要像守边将士一样报效国家,地方“三老”要多教导民众认识通西南夷的正确性,支持汉武帝开通西南夷的主张。由于檄文的安抚和训诫,危机由此成功化解,唐蒙得到巴蜀民众支持,成功开通了到夜郎的南夷道。
完成使命的司马相如回到长安,再次建言对西南夷地区进行新一轮的开拓,他对汉武帝说,西夷相比南夷“道亦易通”,但汉武帝认为那里是蛮荒之地,没有什么价值。司马相如从地理交通和历史沿革两个方面,对此事进行客观分析。这番中肯客观的分析打动了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他再次派司马相如持节出使西南。
为消除反对与质疑,为出使“造势”,司马相如写下《难蜀父老》,以问答形式详细阐明开通西南夷的重要意义,并再次重申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支持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最终他成功了——邛、笮、冉、陇和斯榆的君长成为汉朝臣子。他们拆除了关隘,使边关扩大,开通零关道,“桥孙水(在今安宁河架桥),直通邛、笮(今西昌一带)”,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南夷的交通大动脉。
零关道是所谓“南方丝绸之路”的西线,大致由成都经今邛崃、雅安、芦山、汉源、西昌至大理,与“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即古称的“五尺道”)交会,成为可通达缅甸、印度、阿富汗等国甚至欧洲的商贸文化交流通道。曾经,古蜀的“蜀布”“邛杖”便是通过这条道路通往南亚的。
自司马相如两使巴蜀开通西南夷后,汉王朝对该地区的开发经营便迅速展开。汉武帝先后在这一地区设置了犍为郡、牂牁郡、越西郡、沈黎郡、汶山郡、武都郡、益州郡等七郡,云南、贵州及广西等地都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推动促进了边疆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大融合。司马相如终于像他的偶像蔺相如一样,作为外交家、政治家在英雄辈出的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在西南建功立业的司马相如没有等来汉武帝的嘉奖,反而被免官罢职,原因是有人诬告他在此期间收受贿赂,司马相如再次还乡。虽然后来被证明了清白,汉武帝又将他召回了长安,但此时司马相如已五十多岁,还得了“消渴症”,也就是现在说的糖尿病。史书上记载,司马相如“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常称病闲居,不慕官爵”,最终在61岁时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