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荣万家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12.8港元,跌破发行价(13.46港元),这种结果并不出人意料,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业股总体从高点下滑。
资本降温已成现实,如何获得资本的青睐是待上市物企必须面对的议题,日前,万科物业传出上市计划,而且是打包物业和科技业务一同上市,众所周知,科技股是资本市场受欢迎的板块,外界认为,万科此举意在拉升物业估值。
万科物业能否拉动物业板块估值回升,目前还很难讲,不过,资本和物企之间的了解和试探由来已久。
01
物企纷纷打出“科技牌”
万科物业上市有迹可循,上市消息传出以前,万科物业就已经动作频频。
两月前,万科宣布物业更名为“万物云”,同期发布了城市服务子品牌“万物云城”。资料显示,万物云包含Space、Tech和Grow三大模块,Space模块包含归属社区空间、商企空间及城市空间的服务;Tech模块提供软硬件服务能力、数字运营和行业人工智能服务;Grow模块持续连接成熟企业、孵化创新企业。
对于更名,万科物业首席执行官朱保全表示,从城市到园区、从写字楼到家皆为空间,空间科技服务的范畴比物业服务更大,在空间(Space)里的设施、设备、资产、人及商业活动皆可通过技术(Tech)连接。
兴业研究在报告中称,“万科有机会打造一个新型的物业服务平台,并以此获取类科技公司或云公司的估值。”不仅是万科,碧桂园服务和绿城服务也在讲科技的故事。
碧桂园服务月前发布“新物业”品牌,其中就包括新科技。在新科技的人才结构、研发部署上,目前碧桂园服务有超过4500人团队参与研发,近三年合计投入5.9亿元科研经费。
对于“新物业”的品牌内涵,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李长江认为,物业的本质是基于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产生的服务,新的时代,物业服务的内容、对象、方式和业务边界,都在不断延伸。
绿城服务当前的战略调整可以用方程式表示,即绿城服务的未来=(人本+科技)×生态平台,绿城服务集团行政总裁吴志华表示,对于科技,绿城服务的理解是以科技为基重塑管理及服务系统,连接自我与外界的资源与流量,实现用户体验和企业效率的双向提升。
此外,时代邻里、保利物业、彩生活等也有较大的战略调整,比如,时代邻里日前提出“创造服务”的理念,时代邻里首席信息官孙泽淇展示了公司在未来社区战略、数字化转型、社区一体化平台、移动端应用升级改造、全场景智能化等方面的新成果。
代表物业企业的战略动态
不过,科技虽然是一个好故事,其目的仍然是增强物企的服务能力,从结果导向来看,这些战略调整,可以概括为服务边界突破和深度升级。
克而瑞物管认为,万科物业、碧桂园服务等龙头物业企业属于全产业链服务运营商,已经建立了规模量级,在物业服务板块之外,多在寻找新的有的赛道。
对于接下里的物业企业战略方向,克而瑞物管研究总监汤晓晨认为,可以理解为延展性,一是服务上的延展,服务深度上会进一步挖掘,关于生活服务领域会出来很多新的产品,二是物业企业从住宅走出来,走向城市服务,这是空间上的延展。
02
资本“变脸”背后
物企战略调整,意味着资本对物业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从资本对物企当前的态度,可以看出什么趋势呢?
市值是资本对物业企业的“金钱投票”,从中可窥见一二。据和讯房产统计,截止到1月12日,2020年IPO的物业企业市值TOP3分别为恒大物业、华润万象生活、融创服务,他们对应的母公司均来自TOP10房企,这说明母公司的规模与资本对物业企业的估值呈正相关。
实际上,随着房地产开发在2018年迎来增长爆发期,直接带动物业行业规模快速增长,这种增长超越其他一切因素,成为推动物业企业规模增长的大推动力,资本对物业企业非常欢迎,南都物业(603506,股吧)、雅生活、碧桂园服务、新城悦、佳兆业物业、永升生活服务等均在此时登陆资本市场。
有代表性的是碧桂园服务,其母公司的销售规模在2017年升至行业第一,碧桂园服务因此成为市值大的物业企业,截止1月14日,碧桂园服务市值高达1787亿元。
碧桂园近年销售业绩与排名快速提升
数据来源:克而瑞,中达证券研究
中信建投证券房地产兼建筑行业首席分析师竺劲认为,基本上可以认为资本市场在依据母公司进行估值,他进一步强调:“短期可以靠外拓,但外拓和并购有不确定性,从确定性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中期更关注的指标还是母公司的合约面积和覆盖倍数。”
市值衡量的是物业企业的综合实力,而股价无疑是对增长预期的直接反应。
根据克而瑞物管数据,截止1月15日,在港股上市的物业企业中,股价TOP3分别是金科服务、保利物业、碧桂园服务。资本市场之所以给出高股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看重这些企业除基础住宅服务之外的其他业态,包括社区服务和城市管理等。
以金科服务为例,除了强劲的市场化拓展能力外,公司还将智慧服务的落地应用向城市级服务场景延伸,目前已为重庆、无锡等地高等院校、高铁车站、三甲医院等单位提供智慧化的城市级社会服务。
在中奥到家副总裁梁兵看来,资本市场认可的仍是圈地规模+业务储备的资本逻辑,房企下属的物业企业拼的仍是母公司的开发效率,常规的企业的上市故事仍停留在讲规模的层面,一些市场导向型的企业开始转向城市服务和物业服务产业链整合。
竺劲认为,市场开始关注的是,一些物业企业在各种业主服务的探索过程中,能否突破物企的边界,或者物企能不能做物管费的提价,这是当前资本市场为关注的点。
03
物业企业之间竞争加剧
资本是一种工具,可以推动物业行业的发展,但也会加剧物业行业的竞争。
2014年,物企开始进行市场化发展,至今已有7年,克而瑞物管数据显示,截止1月14日,在资本市场上市的物企43家,总市值高达8847亿元。
2014年至今上市物企总览
据来自:克而瑞物管(按市值排名)
数据截止日期:1月14日
第一物业董事长张鹏认为,地产公司分拆旗下物业公司上市成为热潮,一定会带来聚集,聚集一定会催生激烈的竞争。目前看,物业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张鹏进一步表示,这种竞争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收并购,现在市场的收并购基本上PE已经高达12~15倍,无形增加了企业收并购的难度;其次是市场拓展的竞争,一个200万的合同额能引来数十家的公司来投标竞争;第三是规模的竞争,物业的未来是外拓市场,但关联公司的自有业务是初始规模的核心,规模的发展对于资本市场的表现至关重要。
梁兵也对和讯房产表示,对标的企业的兼并购竞争和业务扩张竞争,属于点对点的项目业务竞争,但由于有了资本的加持,这些竞争短期内提高了企业对价及业务门槛提高,终将导致头部企业赢家通吃的局面。
月前,港交所颁布上市新规,拟提高主板盈利要求。业内认为,如果按照近一年的利润高于6000万港币计算的话,相当于年收入高于6亿元港币,如果基础物业服务收入占比80%的话,那么物业公司在管面积得在2000万平米以上,无疑会进一步引发中型物业企业对规模的焦虑。
尤其,当前行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一个例子是服务,布局社区生活服务成为行业共识,主流公司均布局于新零售、家政服务、房屋置换、空间服务等业务。在吴志华看来,上述服务差异度低,社区生活服务ARPU(即单位家庭所创造的营业收入)值仍然很低。
此外,存量物业也有望迎来新的变局。克而瑞物管调查显示,存量小区的业主换物业的意愿十分,而且为了好服务愿意付更高的价格。随着物业新规逐步落实,业主委员会等制度性建设将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业。
汤晓晨预计,存量小区有望迎来一波换物业的高潮,那些品牌物业优势更大,未来物业行业的竞争会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返回查看更多资讯>>
推荐阅读
2020年海口空气质量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之首
辉煌十三五 奋进自贸港丨海南:“壮士断腕”摆脱房地产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