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中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

   日期:2024-12-27    作者:czdytfhm4 浏览:76    移动:http://w.yusign.com/mobile/quote/7487.html

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人类世代以来历史碳排放量的绝大多数,从道义上讲,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权力发展自己的经济、继续工业化的建设,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核心精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我们不容回避的根本原则。《易》云:“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作为一个独立自主、负责任的大国,面对艰巨的挑战,中国要走的就是一条不被西方限制,又能保护环境、不影响长远发展的光明正道。


《零碳中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主要记录了当代中国制造业在碳中和、碳达峰领域的策略与实践,经验与教训,规划与愿景。在其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奉献的杰出智慧、无上热情与非凡成就——有国企,有民企,更有外企,这是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伟大图景。中国人正在团结所有的能够团结的力量,行大道,干实事,不惧挑战,创造光明。

《零碳中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

张礼立 著,东方出版中心2025年1月

当代中国在碳减排、碳中和上的努力与成就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谱写的伟大史诗,中国必将作为世界和文明的灯塔与希望,创造人类的新世界、新道路与新秩序。本文为推荐序一。
在2009年底,各国气候专家、政府官员以及一大批国家首脑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为期11天的气候会议。唇枪舌剑、硝烟弥漫之后,最终因各国间的巨大分歧,联合国气候专门委员会提出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并未获得通过,通过的只是一个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个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核心精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根本原则,但是并没有对促使发达国家减少排放量提出强制措施。会后,绿色和平组织强烈谴责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所表现出的“要么接受协议,要么放弃”的傲慢态度。实质上,西方发达国家试图用这个会议对碳排放切分蛋糕,完成对未来的利益分配。
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人类世代以来历史碳排放量的绝大多数,从道义上讲,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权力发展自己的经济、继续工业化的建设,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何况,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享有海量的物廉价美的工业制成品,实际上是将碳排放“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大量的资源生产国提供原料,主要由中国替西方购买者进行大量碳密集型的生产制造。难道不是作为消费者的美西方国家更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吗?正如丁仲礼院士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之后的那场著名访谈中的明确质疑: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是人,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这一问当然问住了、批判了当时的主持人及其同路者,也深深地将一颗种子埋在了国人心里,我们今天已经明白,中国要走的是一条不被西方所限制,但又能保护环境、不影响长远发展的光明正道。什么是独立自主、负责任的大国模样?这就是。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实现零碳排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能源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多个方面。气候变化经济学认为,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市场机制创新,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向低碳领域流动,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哥本哈根会议后,中国不仅没有被西方的限制所束缚,反而迎难而上,接受了挑战,继续勇敢地承担起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那之后的几年里,中国进行了一场更大的关于气候、能源的重要战略布局。《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公布,2016年中国成为批准该协定的缔约方。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之所以提出这一宏伟目标,一方面是基于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感和担当。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中国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和创新。这不仅将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此外,在零碳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还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如何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零碳中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
这本书,正是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刻剖析和积极探索。
这次礼立兄嘱我为他的新作品《零碳中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作序。以上文字,正是心迹所托。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意气鹰扬,引领世界。这些年中国做了很多工作,走了很长的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有积极的实践经验,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值得思考的策略。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关于零碳和净零排放,已经有了很多相关政策解读的书,以及很多关于这些的理论作品,但是,理论能结合实际的作品,确实不多见,特别是在系统介绍理论之外,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劳动者和企业,在一线究竟是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就,为碳中和、碳达峰做了哪些贡献,等等,更是没有他们的记录者。
礼立兄这本书,让我欣喜的就是他以系统严谨但又简洁明快、热情洋溢的书写,向大众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等与中国制造业有关的历史、理论、政策、策略,更是用心深沉地记录了当代中国制造业在为实现双碳目标而作出的具体的行动、成就和愿景。我们看到,这里面有国企,有民企,更有外企,是世界人民的团结协作。我们从来不期待英雄的下凡和救世主的拯救,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是团结所有能够团结的力量,接受挑战,创造光明。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这段历史值得被记录,《零碳中国》就是这样记录了这段历史,并留下了和时代最紧密的思考。感谢作者。
是为序。

作者简介

张礼立,现任全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东方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研究会常务副院长、新疆商贸物流集团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会长、侨界数字经济产业科创联盟理事长、2023年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主要从事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生态规划与建设。著有《IT服务管理新论:中国式智慧和西方文化融合的研究》《新质生产力: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下一步》等作品近二十余种,是“国际数字之都”、“跨境商贸与数字经济”系列教材、“中国产经故事”丛书的主编。

石安,现任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负责中国的整体业务,全面带领团队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制造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在中国的落地,2024年携手上海气候周打造了气候灯塔,助力中国产业链升级和净零发展。自2021年起成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别顾问,积极拓展生态伙伴全球化布局,赋能系统性科创孵化,拉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徐斌,拥有超三十年的金融机构工作经验,先后任职于国有大行、国有股份制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深耕国内外贸易、生物医药、贵金属等行业,具有丰富的金融、产业运作和并购经验,对于供应链金融有深刻的认知和实践经验。

目录

滑动查看

前 言 1 

第一部分:全球经济的新格局


第1章 全球化与不确定性 5

 第1节 经济霸权的转移与全球市场的新格局 5

 第2节 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和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工业秩序

的冲击 11

第2章 碳中和与零碳中国 18

  第1节 作为全球共识的碳中和 18

  第2节 零碳中国 24

第二部分:中国制造的重塑与挑战

第3章 中国制造的力量与挑战 31

  第1节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31

第2节 全球最大制造业与消费国的机遇与挑战 34

第4章 零碳机遇:开启制造业新纪元 38

 第1节 零碳转型:中国制造业的历史性机遇 38

 第2节 制造业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市场机遇 47

第三部分:零碳红利的实现全要素

第5章 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工业变革 59

 第1节 数字化转型推动“零碳制造” 59

 第2节 制造业的转型:在技术创新和零碳目标之间的平衡 69

第6章 战略规划与国际标准 71

 第1节 制定和引领国际绿色标准的重要性 71

 第2节 零碳制造,绿色转型:中国必须建立标准 75

第7章 金融的力量与绿色制造业 79

 第1节 金融赋能绿色制造业 80

 第2节 策略建议与实践案例 90

第8章 零碳制造的人才战略与生态 98

 第1节 零碳制造业人才战略的构建与实施 98

 第2节 零碳制造业的人才战略与资源配置 102

第四部分:构筑全球竞争新优势

第9章 国际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重塑与中国制造 115

 第1节 生态链中的行业净零 115

 第2节 净零转型:协作行动的指导框架 118

 第3节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未来方向 127

第10章 绿色工业革命:塑造未来20年 141

 第1节 全球绿色工业革命的大趋势 141

 第2节 中国绿色工业发展战略 151

第五部分:中国实践

第11章 向前迈进:零碳制造的落地战略蓝图与模式 157

 第1节 零碳制造的减碳战略与模式 157

 第2节 制造业零碳转型与落地蓝图的时间线 165

 第3节 企业如何布局零碳转型 170

第12章 零碳制造的中国实践 173

 第1节 贵州轮胎:分布式光伏电站助力工厂“零碳制造” 174

 第2节 永臻科技:“零碳雄心”的实践、成就和策略 179

 第3节 普利司通:价值链的全面绿色转型之旅 183

 第4节 蒙牛乳业:更营养、更智慧、更绿色 188

 第5节 上海毅忠:万物互联的绿色智能家居生态 192

 第6节 百行行工业智能科技:绿色工业智能化的先锋队 195

零碳中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

 第7节 上海宝碳:数字化低碳领域的全新拓展 198

 第8节 蘑菇物联:中国工厂的零碳实践 200

 第9节 国际复材:洞见世界纤机,开启“宜业尚品、造福

人类”新征程 205

第13章 减排史诗 212

 第1节 中国的承诺 212

 第2节 把枷锁转换为动能 212

 第3节 “如果中国停止拯救世界,将会发生什么?” 215

 第4节 前行者不可遗忘 217

 第5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21

 第6节 尾声 223

后 记 225




【图文来源】东方1978


- END -


图文编辑:冯一奇   

责任编辑:江科平




本文地址:http://w.yusign.com/quote/7487.html    述古往 http://w.yusign.com/static/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