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雷锋》杂志记者笔中的长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这样的

   日期:2024-12-30    作者:caijiyuan 浏览:80    移动:http://w.yusign.com/mobile/quote/8604.html

9月上旬,《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带领采访组走进上海,开启“新时代文明实践亮点追踪·上海行”采访。在长宁区,采访组先后深入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华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愚园路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研采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长宁模式”以及长宁区志愿服务特色做法。

上海长宁:《雷锋》杂志记者笔中的长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这样的

    民生电梯按下“快进键”

“喔唷,下楼了下楼了!”家住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东浜小区14号楼4楼的刘老伯年过八旬,因病两年多没下过楼,日前,刘老伯作为辖区内第一部加装的电梯首位乘客下楼,心情十分激动,“上上下下自由来,小区里兜兜老开心额!感谢政府做实事,让阿拉有机会享受嘎好额生活!”刘老伯的感叹,也代表了14号楼近30户居民的心声。

东浜小区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老公房,老年居民比例达到65%。“像东浜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在上海有很多,随着居民区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小区老年人对于上下无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要快办的事!”中共长宁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周薇介绍说,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落到实处,为老旧小区加梯被列为“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工程之一,特别是探索形成的“党建部门引领、文明实践助力、居民自治指导”工作机制,从2019年让加梯的脚步越走越快。

    您的事情AI办

“智能AI为你24小时诊疗、扫码就能给电瓶车充电、不出小区就能办好193项社区事务……”9月6日,记者在上海首个“AI+社区”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采访,该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副站长王子琦神采飞扬地介绍说,过去这些令人惊讶、赞叹的事情,如今在上海长宁越来越多的小区里成为了现实。“这都离不开近年来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有力助推了长宁区数字家园建设的加速度……”

“我不懂什么是AI,但住在这里真的太方便、太舒心了!”该村居民张阿姨兴奋地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式公房小区,而如今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智慧社区,居民们都享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时不时会头疼脑热,自己去医院很不方便,原本想搬到女儿家住的。”张阿姨说,近两年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建在了新泾六村的中心位置,与便民设施“乐爱家社区服务综合体”融合在一起。站门口的智能问诊机,集在线问诊、AI诊疗、电子处方及医药智慧零售等功能于一体,还可与上海市各大医院的当值医生在线问诊,24小时为居民服务。“不用出小区,我们就能通过智能药柜买到各类非处方常用药,特别方便!” 张阿姨开心地说。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作为上海市首批数字家园示范标杆,北新泾街道以“服务群众零距离”为目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供单—点单—接单—派单—评单”信息平台,与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互通,持续推进各类数字生活标杆应用在社区的推广覆盖,实施“慧治金钟”数字街区、“AI+”系列数字社区等共10类应用场景30个项目,努力让广大居民可感可知可及,打造数字美好生活新范式;建设“城市智慧书房”,让居民坐拥上图藏书;创立健身“体魔方”,为居民提供AI私教;实施“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终端,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办好193项社区事务。

“北新泾街道的数字家园只是长宁数字家园建设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我区还将继续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着力打造‘为老服务一键通、智能出行即服务、数字社区生活圈、智慧早餐惠民心、民生保障贴心达’等一系列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爱用的场景链条,让长宁社区更聪明、居民生活更舒心,老旧小区变年轻。”长宁区科委信息化应用推进科负责人郭懿说。

    用全景式课堂深度体验吸引

让红色革命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文物史料、英烈模范事迹成为党史“教材”,志愿者成为党史“教员”。上海在全国最先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创新表达方式、走进年轻人群,让红色资源亮出来、活起来,形成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生动效应。

记者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长宁区愚园路采访,听红色文化传播志愿者介绍:愚园路拥有布尔什维克编辑部、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钱学森旧居等宝贵的红色资源,已被纳入上海市7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一。近年来,愚园路依托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挖掘和用活这些宝贵资源,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他们绘制愚园路街区红色路线地图、组建愚园路弄堂红色宣讲队、吸引一批白领青年志愿者、挖掘100个经典爱国故事,将愚园路街区打造成集“看”“听”“学”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小小愚园路,折射大上海。仅今年以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依托“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党史和理论宣讲”资源2129项,组建宣讲志愿服务团队1569支,推出常态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1515个。通过文艺党课、主题展览、电影展评、舞台展演、文化集市、经典诵读、人文行走、名人巡访等活动载体,构建体验式、沉浸式、流动式“学习场”,打造全媒体、分众化、互动式“直播室”,让党的光辉历史和创新理论触手可及、深入人心。

    让社区居民拥有

    “家门口的生态花园”

“生境花园”是长宁区新晋网红打卡地,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社区的生动实践,长宁区的居民们在家门口即可获得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多功能的社区花园和绿色空间有机融合,让社区居民拥有可看、可感、可互动的“家门口生态花园”,同时也是居民们开展涂鸦绘画、科普教育等学习、娱乐的活动场所,是社区居民都能乐在其中的生态空间、治理空间、文明实践新阵地。“生境花园”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维护,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整个设计、建设的全过程中,并最终按照老百姓的“画像”,加上专业设计意见巧心融合而成。

位于新泾镇的乐颐生境花园,分为四季花园、生境驿站、蝶恋花溪、疗愈花园、自然保育区等五大功能区域。走进花园,视“绿”、听“风”、嗅“香”、赏“果”、触“岩”五感俱全。来客们恐怕想不到,这样美丽的生态花园曾经都是“城市死角”,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居民们一度敬而远之的废弃死角,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花园,也成了推进现代城区精细化治理的典范。

每一座生境花园的管理维护,都是以社区居民为主力军,“生境花园小蚂蚁志愿者团队”维护生境花园内的日常秩序,志愿者们每日风雨无阻,准时在生境花园内扫地、浇水、除草、种植,关心蔬菜花草的生长,瓜果蔬菜成熟后,志愿服务团队组织采摘并送给社区内的独居、高龄老人。

    在家门口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长宁区不断把文明实践阵地向人群最聚集的地方拓展与延伸,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站”。“原本以为退休后就再也交不到新朋友了,加入志愿服务队后,我每个月就盼着和大家一起参与活动。本月我们团队中原来从事审计工作的队员为我们讲解‘第三次分配’。”长宁区华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高工谈心会”成员俞鸿虎,在讲到退休生活时脸上洋溢出喜悦之情。

“高工谈心会”是长宁区华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之一,由社区内60余名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退休老同志组成,他们中年龄最大的近90岁,年龄最小的也近60岁,是一支名副其实的“三高”服务团队。

“高工谈心会”成立以来为社区居民和相关群众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0余次,听众达6000多人,组织培训每年达千余人次受益,为中小学生辅导3000余人次。组织撰写文稿、征文以及论文、调研报告等共计250多篇,为上级部门提供近百条合理化建议,法律咨询达200多人次,并为5000多人提供了卫生健康服务。日常活动之外,他们还把在各类活动中的宣讲、交流文章材料等汇编成册并印刷,《我与中国梦》《华阳老人讲故事》等书籍先后出版。为提高宣传效果,他们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宣传片,内容包括健康护理、国防知识、生活常识、法制宣传、航天知识等,共计70余部。

通过多年实践,“高工谈心会”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衍生服务品质,依托高级专业人才的资源优势,多年来谈心会在社区开展了众多主题宣讲、公益和服务活动,包括健康自我防护、安全防范教育、法律维权、科学养生、数字化学习进家庭、低碳环保等在内的养教结合的主题学习服务项目辐射和影响了整个华阳社区和居民。

“高工谈心会”成为华阳路街道传播新时代文明建设成果、宣传雷锋精神“行走的名片”,谱写了一曲“夕阳无限好”的正能量篇章。

本文地址:http://w.yusign.com/quote/8604.html    述古往 http://w.yusign.com/static/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