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直面形势严峻的国际竞争!

   日期:2025-01-02    作者:caijiyuan 浏览:79    移动:http://w.yusign.com/mobile/quote/9047.html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迅速,出口增速高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浪潮。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极为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高端装备自主研发也有了全面的进步,出口额增长迅速,增长速度快。据估计,到2020 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2、高端装备国内市场供给总体比例不高
       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已经越过2 万亿美元大关,但高端装备自给能力低,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制造工艺技术方面,虽然我国企业的整机装配水平和使用性能已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一些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与主机的发展水平相比仍然滞后,有不少需要进口,如工程机械中的液压、电控、变速部件,高铁机车的轴承、电控系统软硬件,核电站的主泵、数字化仪控设备,深海钻井装备中的钻头、封隔器等核心部件,其技术含量更高,制造工艺以至材质选用等还需要组织行业共性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自给率。
       3、 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口额度呈高速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关键技术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大大降低。船舶及浮动设备需求增长明显且波动较大,特别受运输型巨型船舶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深海石油平台需求波动的影响明显。智能装备进口也主要是中间产品,近年来,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及相对短缺的状况,很多大企业如汽车制造等对机器人的需求呈增长态势。总体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的自给率不足的状态仍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4、高端装备制造业部分领域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之相关的装备设备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来自我国的产品和技术。高铁、动车车组以及核电设备、特高压技术输出等高端技术和设备不仅出口巴西、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进入到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2015 年第1 季度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最快的是航空航天装备,增长率为40%,轨道交通和高端机床装备出口增长比例达到20%以上。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产业越来越丰富,高端装备制造设备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5、 我国高端装备的出口地理方向愈加广阔
       我国高端装备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出口数量不断上升,对外输出的国家也在增加,我国高端装备的出口方向变得更多,覆盖地理范围也更加广阔。以在“走出去”战略中取得最突出成就的高铁行业的出口地理方向为例,我国发展高铁出口的三大战略方向分别为欧亚、中亚、泛亚铁路。我国计划2025年高铁可以连接17个国家。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瓶颈分析
 
       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局势,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诸多瓶颈急需逐步破解,为制造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保障。
       1、高端装备制造业逆向研发难以保证基础原创技术的开发
       高端装备制造业很难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逆向研发获得核心技术,因为涉及到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的技术默示知识很难通过拆散后研究获得,且其高技术知识的集成复杂性也难以逆向获得。近年来,外资高端制造企业的独资公司增多,对我国制造业通过学习再创新转型升级影响极大。逆向研发模式制约了我国原创基础知识的积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仍普遍落后于制造业强国。装备制造业强国都在原创基础技术知识方面独具优势,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方面,美日德专利仍高居首位,但是原创技术研发并不是从零开始,在技术合作和共享基础之上的再创新仍是保证原创技术的关键。
       2、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掌握数量与装备制造强国差距明显
       我国贸易逆差最为明显的是高技术装备及产品,如2014年智能机器人设备与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到8亿美元,高端芯片主要依靠从美国进口。一些关键的基础零部件如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等往往还需要依赖进口和外资企业,如“海油石油981”的机电配套的自给率只有10%,高端产品的机电配套还要集国家之力。与发达国家在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机械核心技术上的差距,直接制约高技术专用设备的综合技术水平,从而制约我国重大成套装备产品的发展。其重要原因在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资本品生产者,其高端化制造发展所需要的默示性知识很难从产品本身获得,即技术授权基本不可能解决我国高端装备设计能力弱的问题。这主要与我国企业多年来重购买轻研发的短期功利倾向直接相关。
       3、 传统高端装备制造强国对国际市场的先机占领优势对我国企业形成排挤
       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式严峻。目前虽然我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但是在由日、德等高铁传统强国建立的衡量标准中,我国高铁技术话语权却不多。这涉及到产业领域的先机标准即专利技术,我国许多装备自己的核心技术很少,发达国家掌握了对行业国际标准的先机。这种先机占领优势确定了行业标准的同时也对于其他市场竞争者设置了进入壁垒。
       4、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国内分工网络不发达,国际竞争严重受制
       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分工网络与制造业强国相比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装备制造强国通过跨国公司根据世界各国的资源优势与大量当地供应商形成分工协作系统,对资源和知识进行整合,核心企业通过分工网络向各层级供应商传递资源和压力,这种瀑布效应使各级供应商也成为其子供应链的主导者。这种由国内分工网络扩展至国际市场的分工网络使国内供应链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保持持续优势,也大大降低了后进国家装备制造赶超的机会。我国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零部件技术的企业分工网络不发达,使高端装备产业链缺乏本土凝聚力,难以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劣势是缺乏大批高端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隐形供应商,也缺乏发达的国内分工网络和国际分工网络融合的能力。
       5、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储备极为短缺
       困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高技术研发人才和高技术蓝领工人群体稀缺,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面临的这个问题是最棘手的。我国通过高等教育,研发人员的紧缺有所缓解,但高端装备制造的蓝领技术工人缺口最大。我国高端制造业要实现崛起,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必要条件。而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很多是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或者采取师傅和徒弟的教授模式。这样无法根本解决我国高端装备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再加上教育资金投入主要倾斜于本科教育,全社会对于高职高专的技术人才培养的观念尚未真正的转变,在很多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人才确实是凤毛麟角。这需要国家政策性的方向指导和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
       6、国际经营面临不确定性风险越来越多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设备从走出去开始就面临多重不确定性风险。随着我国企业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经营活动,许多因素如东道国的经济政治动荡、政府的更迭、对外国企业的态度及政策的转变,以及外部经济政治的影响等,导致我国的海外投资和贸易项目产生损失的概率增大。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没有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对外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但相比来看,高端装备的国际竞争风险涉及到的损失、产生的影响要大大超过以往,高端装备价值高、投标海外市场的投入庞大,影响波及范围广,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也在考验着母国的风险处置能力、国际形象的受尊重度和潜在国际实力。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举措
 
       1、顺向研发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常态
       顺向研发成为今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流研发态势,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制造企业必须坚持保障基础关键技术的自我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保持持续的创新以及不逊于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比例。在顺向研发道路上企业特别需要持续不断地资金支持才能保证研发的连续性和成功率。企业通过顺向研发掌握了行业或产品的核心技术,使企业获得了持续的竞争优势,掌握了行业尖端装备的话语权。因此,高端装备的国际竞争需要掌握核心科技,而顺向研发应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新常态。
       2、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联合、跨国兼并来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垄断
       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高端制造企业加快联合的步伐,需要在领域内实现压倒性整体国际竞争实力。在企业联合过程中,大型央企的重组和合并的示范性作用巨大,但应避免强弱合并拉低企业整体实力的合并重组。同时,利用国际兼并积累技术是后进国家实现追赶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外掌握先进技术企业的收购可以帮助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迅速实现自有技术与世界领先技术的融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前向扩展。
       3、提升国内应用示范效应以增强国际市场信心,应对制造强国对国际市场的垄断
       高端装备制造设备由于科技含量高、使用购买投入大,其可靠性是企业使用的首要考虑。高端装备长期受国外垄断致使对国内相同设备的使用非常谨慎,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比较低。增强国内市场占有率就要让首台使用起到示范效应。保障企业使用自主研发的高端设备需要多方面的部门配合,财政部、工信部,保监会联合出台措施,进行首套使用补偿机制,消除高端装备设备的首台使用顾虑。三部门着力推行的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的作用在于利用财政杠杆,激发保险功能和放大财政资金功效,增加用户采购信心。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将首次应用于国内核电项目,为核电等重大装备走出去起到了示范作用。三部门率先将轨道交通等14个领域的装备纳入试点范围,基本涵盖了装备制造业发展较为迫切的主要重大技术装备。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很强的市场传导性,极大促进装备制造企业打开国内市场,破解首台装备市场初期瓶颈,也为装备制造企业国际经营奠定厚重的国内市场基础。
       4、龙头企业要主动建立国内强大供应链网络,促进国内供应网络的国际化
       从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分工网络成熟的体系来看,由于其技术优势的存在,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本国的产业分工网络已达到较为完善的地步。如航空航天制造业,许多中小零部件企业通过与波音和空客企业紧密合作,相互提升,从而推动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分工网络的不断升级,并在国内分工网络向国际分工网络发展中,获取全球资源,实现更快创新。国际上装备制造强国的经验启示就是必须以国内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本土强大供应商网络,提升供应商的专业化能力,在国际竞争中才能获得不断的本土创新能力输送,随即才能建立国际装备制造的竞争优势。
       5、转变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储备路径
       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德国政府的制造业人才储备值得借鉴。德国政府非常注重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源源不断地为其制造业输送高素质技术工人。我国人才培养机制对技术工人不够重视,应增强社会对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的认同和认识,这样有助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人才的培养,也是提升我国产业链上游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6、在利用政治和经济的影响降低潜在风险的同时,装备制造企业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已大大超过以往。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坚实背景。而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从来都是分不开的,应对不确定性风险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保护本国企业的海外市场的安全。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近些年,虽然经历众多国际潜在风险的威胁,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明显在应对中是准备不足的,对风险防范存在疏忽和不够重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一定要重视风险防范和控制,充分评估潜在风险威胁并提前作好应对的措施。
本文地址:http://w.yusign.com/quote/9047.html    述古往 http://w.yusign.com/static/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