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空信息打通数字经济新赛道
徐 瑶
“数字时代,时空信息将无处不在,如同水、电一般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将无缝融入数字经济命脉,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迅猛跃升的关键要素。”这是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执行主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张继贤在以“测绘地理信息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莫干山地信研讨会上所展望的未来(如图)。
张继贤指出,AI(人工智能)与测绘地理信息的深度融合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促进了产业自动化与智能化。AI+时空信息产业将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跨行业协作提升产业服务附加值,打通数字经济新赛道。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AI技术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AI+时空信息”的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还极大拓展了数据处理和应用的范围。
早在2023年底,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就发布了“AI+时空信息”的深度融合产品——遥感监测业务模型与人机协同智能解译系统。该系统突破了样本库构建、深度学习模型优化、人机协同反馈学习等核心技术,创建了AI智能引导的遥感监测新模式,实现了变化图斑提取由“人工地毯式”向“智能引导式”的跨越,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自然资源保护和遥感监测规模化生产中,在耕地“非农化”监测、卫片执法监测、生态空间保护监测、主要农作物提取、光伏用地评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我们将加速对时空智能进行产业化布局,加快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从地理空间信息走向地理空间智能,通过智能化手段催生测绘地理信息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满足多种市场需求,还要通过智能手段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滚雪球’式的循环。”谈到“AI+时空信息”融合的前景,张继贤充满信心与期待。
除了“AI+”的助力,张继贤还提到了“5G+北斗”、无人集群系统、量子技术、通导遥一体化服务等新技术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带来的革命性突破。他指出,5G与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感知、认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变化态势,主动决策,提前布局,显著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
“量子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计算、通信和传感能力,在未来10到15年的时间里,量子技术将通过大幅提高传感器能力、改进PNT(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安全通信和计算,扩大数据感知、处理和利用能力,促进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塑造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张继贤说。
数字化时代,数据要素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去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指出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通过推动数据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其他要素的协同,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的约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此,张继贤做出进一步解读:“我们的数据要做到从连接到协同,从使用到复用,从叠加到融合。”
数据要素如何实现这样的华丽“变身”呢?“首先,要从基于数据生成和传递的互联互通,转变为基于数据应用的全局优化,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次,我们要从各行业自行获取数据,转变为行业间数据复用与价值挖掘,推动各行业知识的相互碰撞,创造新的价值增量;最后,要从数据汇聚转变为多来源、多类型数据融合驱动。”张继贤继续解释,“我们要从5个方向持续发力:一要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二要加大现代测绘基准建设和服务力度,三要加快实景三维中国和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四要丰富时空信息要素供给,五要搭建统一的国家地理空间数据基底。”
张继贤特别强调了实景三维中国。他指出,实景三维中国是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描述和表达的时空信息,通过人机兼容、物联感知、泛在服务,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关联互通,是数字中国数据资源体系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内容,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时空基底和数据融合平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
“实景三维中国可为各个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个统一的时空基底,这就好比演出前搭建的舞台,各部门就在这个舞台上展示‘十八般武艺’。”张继贤作了个比喻。
在张继贤看来,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发展是当前的两大热门。时空信息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支撑数字化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他指出,时空信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数据资源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经济的基本生产要素,是数字政府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是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通过地理空间大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耦合协同,实现生产、生活要素供给与需求在时空上快捷、精准、智能匹配,实现生产模式重构、生活方式转型、城乡治理智慧,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 张继贤表示。
以城市治理为例,张继贤深度剖析了时空信息赋能低空经济的实际应用。他现场播放了由无人机拍摄的某街道视频,视频中展示的区域既有工业设施,又有商业设施,可以看到各类建筑,如工厂、仓库、商铺、高层住宅楼和临时搭建的工棚等,交通道路多且宽广,汽车流量大,有的地方车流拥挤,甚至停滞不前。从视频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交通拥堵等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城市管理中的一大挑战,有些非法建筑甚至可能危害到居民安全。为了根治这些城市“顽疾”,管理部门打造了基于时空信息的城市管理系统,通过无人机实时拍摄到的视频,利用摄像头智能识别万物,能一次性识别上百种城市物体,并结合不同管理部门,如交通、水利、电力、公安、消防等的业务信息进行事件分类推送,并智能生成城市实时体检报告,实现对城市的智慧管理。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时空信息再次发挥了大作用,它已成为智能网联应用场景的基石。张继贤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将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他说:“时空信息的立体化采集、全方位感知等有效提升了智能网联服务能力,推动人—车—路—云—网—图的高效协同,使得智能网联汽车更加聪明。”
在新基建领域,时空信息作为重要构成部分,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张继贤对新基建的本质进行了阐述:新基建是以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要特点,利用数字化技术升级或新建基础设施,从而支撑现代经济体的发展。而时空信息能够为新基建建设提供不同层次的时空智能体服务,普通用户可在智能体市场雇佣所需智能体;进阶用户可自行快速创建智能体;极客用户可参与到智能体底层开发中,从而为各类新基建建设提供基于时空的科学精准决策支持与创新业务支撑。
张继贤在报告最后描绘了时空信息赋能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美好前景:时空信息不仅是新型生产要素,也是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持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时空基底和重要引擎。时空信息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大有可为,时空信息资产化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加速时空信息产业数据流通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并通过跨行业协作提升产业服务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