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
当前,人类社会正从信息化时代迈向数智化时代,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AI(人工智能)体现出“头雁”效应,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谷歌Gemini宣传片截图 来源:新华网
纵观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从AI、互联网到大数据,无不是由新技术带来新产业,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OpenAI的ChatGPT引领新一轮的AI浪潮,AI已逐渐渗入各行各业并产生了可观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创意产业。AI既为创意产业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引发一系列变革与挑战。那么,AI如何赋能创意产业新质生产力呢?AI带来的新质生产力会把我们带去何处?不断进化的AI,又会打开一幅怎样的发展图景?
AI时代:激活无限可能与挑战
AI涂鸦作品 来源:摄图网
AI为创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可能性。通过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和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等技术,AI能够模拟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在绘画、影视、文学等行业,AI已经创作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其独特的风格和视角为创意领域带来了新的启发。
其次,传统的创意工作依赖人工的反复试错,而AI通过算法快速生成多种方案,为创作者提供更多优化空间,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创作者能更专注创意本身。
《新的春天,我们继续出发!看AI绘画版灯火里的中国》,来源:人民日报
AI“文生视频”助力全球文化传播。以2024年横空出世的Sora为例,Sora是美国OpenAI继ChatGPT之后投向世界的第二枚“重磅炸弹”。这款文生视频大模型颠覆了传统视频行业从脚本、布景、拍摄、剪辑等一系列流程,用户只需对Sora说出想法和需求,就能生成用户想要的视频。Sora的推出或将赋能以游戏、影视创作、XR为代表的数字创意产业,尤其是助力AI影视领域迈入数实融合的新纪元,实现更好的人机协作以及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推动构建全球数字文化交流共创生态。
来源:界面文化
不仅如此,近日举行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院汤俏也介绍到,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网文“一键出海”,不仅助力翻译,也辅助作家进行创作,加快IP转化的提速。
“生成式AI”的搜索量在2023年出现激增。来源:Exploding Topics
AI大模型助力艺术与科技产业升级,重塑产业发展模式。AI大模型是指拥有超大规模参数、超强计算资源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完成各种复杂任务,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它们可以帮助计算机处理复杂的信息和任务。
AI大模型也无疑成为了2023年信息技术产业最热门的名词之一。阿里云“通义千问”、360智脑、科大讯飞“星火”、百度“文心一言”……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19个语言大模型研发厂商,其中15家厂商的模型产品已经通过备案。据预测,2023年中国语言大模型市场规模已达到132.3亿元,增长率已达到110%,市场规模实现较快提升,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百度截图
以百度“文心一言”为例。“文心一言”发布至今,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四大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全面提升,用户规模已突破1亿。近日,“文心一言”还面向专业版用户开启了智能体模式的邀请测试。在“智能体模式”下,“文心一言”不仅能回答问题,似乎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情感理解能力,变成了一个能主动理解用户意图、提供个性化建议和服务的智能助手。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百度不断降低文心大模型的推理成本,目前已降低至去年3月版本的1%。“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业务将为我们带来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增量收入,这也将为我们的总收入带来正向影响。”
绘画机器人 来源:摄图网
然而,AI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也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AI创作往往基于已有的数据和算法,其生成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真正的创意和独特性。另一方面,AI创作涉及到知识产权和伦理问题。比如作品是否应该署名为AI、AI是否被视为创作者,如何界定其版权归属与合法性等。
那么在文化创意经济中,人和机器之间如何达成平衡呢?伦敦市政府创意产业大使、世界文化名城论坛顾问约翰·纽必金在2023年10月举办的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上接受媒体专访时认为,AI会带来冲击,但文化创意产业可能比其他产业更能抵抗这些冲击,因为它依赖于人类的情感敏感度、文化创造力和参与度。“我认为人类的创造力始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创造力,它总是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想法。AI的确会带来很多冲击,但创意经济可能比其他产业更能抵抗AI的许多冲击,因为它依赖于人类的情感敏感度、文化创造力和参与度。而在这个领域,人类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
AI如何“+”出“新”创意
过去的2023年,人类在AI、脑机接口、具身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令人目不暇接。以中国为例,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累计发布了200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其中有20多个大模型产品获批向公众提供服务。
来源:央视网
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了全球40多个国家8万多家企业,目前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的一家企业,作为中国数智骨科的领航企业,长木谷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款“AI+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模拟软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手术前给出完美的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方案,真正让全髋全膝关节可开启精准“智换”时代,该产品已覆盖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
长木谷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来源:北京亦庄发布
小马智行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来源:新华社
拥抱AI:加快从“+AI”向“AI+”转变
随着政策加持、技术更新、产业发力,当前全球科技变革趋势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特点,正加快从“+AI”向“AI+”转变,“AI+”加速“百花齐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2016年开始,AI经历了几年“淡季”,至2023年,当生成式AI从实验室走进现实,这项技术发展逐渐“升温”,点燃了新一轮科技革命。麦肯锡曾在2023年预测,生成式AI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8%。各行各业借助AI,更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和服务,实现生产自动化、产品创新和服务智能化,从而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例如在创意领域,AI具备配音、语言理解、文本生成、逻辑推理、文物数字化重现等智慧,带来了智能创意服务、数字艺术品的交易等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创意经济的繁荣。在制造业领域,AI可以用于优化工厂布局和设计,推动自动化生产、优化供应链,催生智能化工厂,实现更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消费品行业,AI助理代替真人进行处理,不仅解放了人力劳动,还提高了业务效率······
来源:摄图网
展望未来,“AI+”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AI大模型将从单一模式转向多模态,用户与AI的互动变得更高效;AI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发展,各类AI大模型、产品将成为生产、生活和办公辅助工具;AI还将增强个性化设置,让各类媒介从“大众化”转变为“小众化”,越来越成熟的算法越来越能知道用户想看什么;此外,AI监管问题也将得到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将陆续出台,AI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将不断提升。根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IDC预测,2024年全球将孕育超5亿个新应用。另外,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的预测,2035年生成式AI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
来源:新华网
如今,关于AI如何颠覆产业的讨论越来越多。从国家层面来说,大力发展AI技术,推动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才能掌握主导权。从社会层面来看,如何打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问题也变得更加迫切和关键。但无论如何,AI已对人类产生了影响,这一点越来越清晰可见。
正如伦敦市政府创意产业大使、世界文化名城论坛顾问约翰·纽必金所言:“在过去200年中,每一次重大的工业革命都带来了各种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AI也不例外,它会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有些人会发现工作受到威胁。但我确信,从长远来看,它会创造许多新的机会,并使全人类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来源:
1.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40115/67befc73040442478469e4ccfe8dc16a/c.html
2.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3-10-16/3055409.html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119708361767715&wfr=spider&for=pc
4.https://mp.weixin.qq.com/s/iHKjs6NAJZD7PohLElSwtw
5.https://mp.weixin.qq.com/s/2vOGs71zFO5mQ2jkwLuh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