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勒斯
冬天到了,房地产的寒冬也如期而至,可是房屋中介们却活跃了起来,他们又重新出入在各个小区之中,尤其是热衷于把人带进那些平时无人问津甚至贴着封条的房子里。
11月6日,香蜜湖水榭花都-翠提在阿里法拍上拍出了一套豪宅,参加竞拍的有13人,围观人数超过两万,最终在经过250轮拍卖以后,这套起拍价为2922万元的房子以6954万元成交。
原房主在2016年购入这套房用了3507万,如今成了法拍房,接近原价的两倍,但是和同小区一亿左右的二手房价相比,又便宜了3000万,
6954万,什么概念,如果法国人和新西兰人每人出一块钱,他们他们刚好可以买得起这套房子。
“这绝对算是个大漏了,不过这漏也只有有钱人能捡到。”在某科技公司上班的小宇是这套房成交时两万名围观者之一,他去围观不仅仅是看热闹,也是在学习法拍房的竞价模式。
房源那么多,保不齐就能捡到什么大漏呢?”。去年,准备在北京安家的小宇接触到了法拍房,并在经历过几次拍卖之后在上面购得了自己的梦中情房。如今没有住房需求的小宇已经把逛法拍网当成了一种解压方式,并期待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从中捡漏,走向财富自由。
法拍房检漏:
中产购房新趋势?
房产,一直是当代年轻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痛。尤其是对在一二线奋斗的新中产来说,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让他们在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准上能够与发达国家看齐:奢侈品、私家车、出国旅行、极限运动、omakese……
但与此同时,动辄成百上千万的房子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即便勉强负担首付,那接下来的背负的高额月供也让绝大部分人从中产梦中醒来,开始省吃俭用过日子。
舍不得一线城市的的配套生活,又付不起一线城市的房价。中国新中产开始在鱼与熊掌的抉择中度过中年危机,他们像包法利夫人一样,即想死,又想去巴黎。
法拍房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之间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2020年之后,法拍房的挂单量开始持续增长,并在2023年达到历史最高的79.6万套,要知道,2015年,全国只有全国共有 3.78 万套法拍房在售。
在很多人眼里,这成了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概率学上说,平均每40个人中就能发现一个智商在130以上的天才,而只要用心寻找,在上百万的房产中,总能找到自己的梦中情房。
对法拍房有偏见的人不在少数,中国人讲运势讲风水,好的房子能旺人,不好的房子会克人。沦落到司法拍卖的房子显然属于后者,它们就像不动产中的安娜贝儿,只要买了就会被传染上霉运,成为下一个房子被法拍的倒霉蛋。
然而玄学最终无法战胜经济学,房拍房足够低的价格让他足以破除封建迷信。数据说明一切,2024年1-5月,全国法拍市场成交房源超过5.9万套,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过10%。
o)
为了保持自己的收支平衡,银行往往会尽可能地给法拍房估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宁可卖不出去,也比缩水太大资产流失要好。不过这根本难不倒准备捡漏的拍卖者们。
“反正参加拍卖的押金一般也就三四千,要是实在觉得自己拍高了,直接弃拍就是了。”
一般来说,法拍房首次拍卖的价格差不多是市场价格的80%,每次流拍,价格都要降低20%左右。只有36.8%的法拍房在第一次拍卖中成交,大部分房都要经过一两次流拍才能成交。
一般来说,法拍房最终的成交价要比同小区同类型的房便宜20%-25%,低于这个的都属于大漏。
法拍房能够进入中产的视线中,除了便宜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便捷。以前法拍房要去法院找公示信息,还要在指定的日期去指定的地点进行拍卖,而现在一切都可以在网上解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拍卖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的公告》名单,目前被官方认可的法拍房网络品台有七家:其中包括:淘宝网、京东网、公拍网、等7家网站,其余网络平台均未通过审查。
法拍房平台的出现让看拍房这件事变得像呼吸一样简单,随便逛个淘宝的功夫就可以收藏几套心仪的住宅进购物车,周一例会,趁着领导废话的时间就可以敲定一场几百万的拍卖。
“一线城市的房屋需求那么大,没什么真正的漏可捡”,曾经在北京CBD工作的景旭就被公司安利了法拍房,不过他并没有像同事那样借钱抢一套高级公寓或是学区房,而是被昆明一套环境配套很好的民宅吸引,直接辞了工作,去云南享受生活去了。
“房价没那么卷的地方,法拍房自然更没人跟你抢什么漏了。”不过景旭表示,他认为自己捡到最大的漏并非是房,而是自己敢于开始新生活的勇气。
(图/小红书@小豆在南京)
靠着法拍房捡漏,一些本来只能在一线城市郊区偏居一隅的人开始可以在这里淘到市区的高档住宅,而那些本来买不起房子的人,也就此有了安身之所。
虽然法拍房看起来是个稳赚不亏的买卖,绝大部分中产对法拍房的态度依然是谨慎观望,看看就好。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对法拍房风险方面的担忧。
法拍房,是一场豪赌
“千万别买法拍房,不然你就会省下一大笔钱。”
顺利在法拍房中捡到漏的人不在少数。B站up主@减肥吧小木 就花了30万通过法拍买到了一个小区中200平米的高层“楼王”,后续他又花了10W元半DIY装修。他在网站上更新了不少装修攻略和省钱心得,但是不得不说,能淘到合适的法拍房才是这一切的基础。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B站,up主 @清和亦然 也通过法拍买到了。和小木不同,清和亦然花了一百万,直接买了一栋30年的独栋老房,因为年代久远,房子的布局稍显不合理,用up自己的话说:“这里甚至连农村自建房也比不上。”
其实这栋房有很多自己的优点,这里面积大,又有自己的小院,地处县城的老城区,甚至还是学区房。今年三月,UP发布了近期最后一个视频,房子装修完成了,目前房子已经脱胎换骨,完全看不到以前“自建房”的痕迹了。
随着法拍房交易的上涨,媒体对法拍房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关于如何“捡漏”买到法拍房的新闻也随之而来。诸如《女子11元捡漏威海海景房》《小伙捡漏豪宅,净赚300万》看的人心旷神怡。
“我刚住了几个月就有中介找上门,说有人想900万收我这套房,我没答应。”
北京的小胡就在京东看上一套望京的法拍房,当时同小区的房子都要一千一两百万多万,他最终只用800万的价格就买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比市价低了两三百万不说,还省去了几十万的中介费。
不过要说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数江湖上流传的一个案件。据说有一男子花了63万买了一套法拍房,在装修的时候发现墙壁的夹层中藏有6000万现金,原来是原房主私藏的非法所得。
这则新闻被各种媒体煞有介事地转发,然而不论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都各说纷云,整个事件自身也有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所以很多人质疑这事和彩票中大奖是一个套路,无非是银行给法拍房投的广告罢了。
其实买法拍房的人很多,但是愿意拿出来分享的很少,这是一件闷声发大财的事,而且能说的也不多,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只有不幸的家庭才各有不同。
是的,买法拍房并非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而是一场豪赌,赌石有“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的说法,法拍房也是一样。
“买家秀和卖家秀根本就是两套房”,来自成都的刘先生是一名房产相关的法律工作者,他认为法拍房对他来说小菜一碟,自己可以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规避各种法律风险。
结果是法律风险确实排除了,却没算计到人性的阴暗,原房主对房子进行了毁灭式的破坏,自己选择这套法拍房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看上了他豪华的装修,结果收房的那天,整个屋子被破坏成了案发现场,“我当时真的希望法拍房也有七天无理由退货。”
这件事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后来又通过法律途径让业主赔一部分钱,但是自己又不得不花了一笔巨款去装修,很难说清楚是赔是赚。
从理论上说,只要是从正规渠道买到的法拍房,就不会有什么手续上的问题。但是手续上合理,和现实中能住进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现实中,一个老赖可以在自己没有任何法律和道德支持的情况下将你的家搅得鸡犬不宁。而法拍房被执行人这一群体老赖的比例显然比平时更高。
老赖的法拍房的屋子就像是一个盲盒,你永远猜不到打开门里面会出现什么。有的房主会故意放大件家具在屋子里,跟你说这价值很贵重,不让你搬;有的会故意把屋子糟蹋得一团糟,逼你重新装修。这些都还好,最可怕的,就是屋子里住着几个“原住民”,说什么也不离开。
在网上,关于法拍房,遇到最多的求助问题就是无法腾退原房主怎么办。原房主往往会说不服判决,正在起诉,或者干脆让自己的亲戚住在这里,拿出一张租借合同,说是拍卖之前已经租出去了。
这种对民事纠纷,报警无法解决问题,警察来了也只能和稀泥。而武力冲突更不可取,尤其是对面老赖祭出自己的父母,八旬老人守国门,老两口子加在一起小二百岁,一碰就倒一骂就哭,一不小心坏人就变成了自己。
无法腾退的法拍房就像一段虐恋,你花了钱,成了房子名义上的所有人,却没办法成为住房子的人。
这些老赖有恃无恐,甚至有的被执行人会在房子被法拍之前之前放狠话说“我看谁敢拍我的房。”
在小红书上有很多用户分享自己的做法,最常见的就是提早过户,断水断电。也有的人会趁着屋里没人直接换锁。
中产对老赖,这其实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不过好在大部分情况下,房子都能顺利回到买房者手里,而即便失败,通常也是法拍终止,损失不多,算不得全盘皆输。只不过在这之前的拉扯过程已经足以将一个人折磨的精疲力尽。
为了帮你处理这些问题,法拍房房产中介应运而生,一个称职的法拍房中介往往声称黑白通吃,既能帮你搞定法律程序,又能帮你应对老赖房主的种种刁难,
他们普遍提供的所谓跑腿服务,就是取判决书、办证、办理退税。帮雇主找房源,跑程序,让你事倍功半。一些“有渠道”的中介可以帮忙提前做好要拍卖房子的背调:房子有没有人住,户主是什么人。事实上他们所掌握的信源,买家稍微花点精力就能自己查到。这些中介收取的佣金和二手房屋交易差不多,一般在2个点左右。
好在当下如果去正规机构买房的话,网购返还房的手续都已经比较齐全。网上分享买法拍房的成功经验几乎都跟中介无关,而宣传需要中介的,大概都些中介的小号。法拍房中介这个坑已经在逐渐成为过去式。
“法拍房千万别买,能劝走一个我就多积一份德”深圳的程女士就是这样的例子,本来想买一套法拍房主几年过渡一下,之后换房的时候卖掉还能赚一笔。结果刚买好房就遇到了拒绝腾退的情况,连过户手续带腾退折腾了半年,房子到手了发现已经被破坏的不成样子,不重新装修根本没法住,装修到一半收到了物业费的催缴通知,原来原业主物业费一直都没交过。
等一切尘埃落定,终于住进去了,赶上了房价跳水,同小区的二手房都比自己的房子购买时的价格要便宜一百万左右。对程女士来说,当初是图这套房子便宜买的,而现在,自己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远远超过了这套房便宜的那点钱,更令人绝望的是,说不定自己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都要套在这套房子上了。
(图/小红书@皮皮卡卡丘丘)
何以为家
对于“中产阶级”这一群体,香港有一种叫法是“夹心阶层”,他们有高学历高素质,但是既不像富人那样有钱,又无法像穷人那样享受福利。他们工资不低,但同时上有老下有小,家在社会的中心,在柴米油盐的日复一日中疲惫不堪。
这听起来也很符合大陆一线城市中产现状。他们似乎有各种选择,进可以继续在大城市租房奋斗,退可以回老家依靠父母。但同时,他们又生活的进退维谷,不甘心后退,又没力气继续向前。
无依之地有一句台词:“我不是没有家,我只是没有房子,这不一样。”这是美国当代“游牧民”的新生。但是中国人不这么看,在农耕文明的基因中,最美妙的想象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在这里,房和家是一件事,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
近些年,认为人不一定需要自己房产的人日益增多,这是一种现代化趋势,但同时也是高昂房价之下无可奈何的自我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