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职业学院2023年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东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会计学院院长赵云华,东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项云霞,东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招生负责人张全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东营职业学院有关情况
东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设石油与化学工程、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建筑与环境工程、会计、经济贸易与管理、电子信息与传媒、生物与生态工程、教师教育等8个二级学院和1个混合所有制航空学院,开设石油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目前在校生19000人。
坚定升本发展目标和路径。坚定质量提升、争先创优、升本跨越“三步走”战略,实施“创优升本”五年行动计划,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径,即贯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条主线”;开展“支部联学共建”开门抓党建,“百家机关、千家企业、万名校友走进东职”开放办学“两项活动”;实现看学校有形象、看教师有尊严、看学生有前途“三有”目标;党员干部争当政治领航员、师生服务员、安全保障员、廉洁示范员“四员”;实施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五进”暖心行动;推进大思政体系、产教融合、教师评价体系、学生教育培养“全链条”评价机制、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内部激励机制等“六项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厚德强技、实境化育人”培养模式,形成德育贯穿、创新创业融入、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34门。承担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4个,开展1+X证书试点项目57个,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8个,16人获评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省首席技师等称号。建成省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1个,境外教师培训基地3个,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名师工作室9个。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入选人民德育“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建设示范校,获山东省深化推优入党试点工作高校称号,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获评山东省示范研究中心。学生社团获省级以上奖项500余项,社团联合会获“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社团联合会”称号。开展国防教育实践,获山东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军事训练改革试点高校称号。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工作,被表彰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22项、省级249项。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对口就业去向落实率73%以上,涌现出10多名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创业典型,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众创空间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形成石油化工、石油装备、现代农业等特色研究优势,绿色智能化工新技术研发中心等4个创新中心获省教育厅立项。立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76项,获国家专利747项,市级以上科研成果156项。完成横向技术服务、技术研发等项目104项,开展各类社会培训24万人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获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先进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称号。
开放办学提升学校实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鲁班工坊”,建设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与白俄罗斯-俄罗斯大学、莫吉廖夫国立大学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俄罗斯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开展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开发9个国家职业标准。建成“国瓷新材料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国内外合作企业578家。成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高端化工产教融合共同体、现场工程师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成为中国食品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与青岛大学、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评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新时代学校的奋斗目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锐意改革创新,矢志跨越发展,正加快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而团结奋斗。
答记者问:
1、市融媒体中心
刚才赵院长介绍了学校的有关情况,学校各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东营职业学院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众创空间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很多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请介绍一下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哪些做法及成效?
项云霞
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我校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二级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指导办公室,学生会设立创新创业部,每个教学班配备就业创业委员,形成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服务网络。
二、汇聚一流师资,实施“1+1对1”培养工程
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培育指导1个创新创业团队,目前“师生同创”项目达到80个。教学团队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三、开发三维课程,建立特色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构建了“导引课程+成长课程+项目课程”三步课程、“专业学训+项目学做+企业学创”三阶课堂、“课堂绩效+素质拓展+实践成果”三元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被评为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四、以创业促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日益彰显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我校创业学生连续六届获评“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业者”。近两年,毕业生自主创业注册企业500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被评为“全国百优社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团支部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下一步,我校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深化专创融合,完善“学训赛创”组织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东职”品牌。
2、市融媒体中心
多年来,东营职业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适应性、满意度等方面也得到社会的认可,谈谈学校就业工作的举措?
项云霞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每个家庭的希望。建校以来,我校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近10万人,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近三年专升本考取均在1000人以上;有14人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实现高端就业。
2023年我校全日制专科层次毕业生共有6678人,其中东营市生源占毕业生总数的25.1%。截至目前,落实就业去向登记3456人,专升本录取1034人,参军入伍87人,自主创业264人。主要措施如下:
一、凝聚共识,破解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以学校开展“锐意改革创新 矢志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集思广益、凝心聚智,着力破解了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全员全过程参与就业、服务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汇集资源,开展“百家机关、千家企业、万名校友走进东职”活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入开展“百家机关、千家企业、万名校友走进东职”活动。2023年以来,有100余家机关单位、200余家企业负责人、600余名优秀校友走进校园。在合作培养、人才需求、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面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拓展渠道,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企业232家,开辟实习就业基地32个,拓展就业岗位5000余个。学校联合就业主管部门、各类人才网,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宣讲会40余场次,参与用人单位2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56000余个。
四、分类指导,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学校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服务。2023年,为333名家庭特困毕业生申请求职补贴24.82万元。
今后,我校将不断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就业服务载体,持续为毕业生就业送政策、送咨询、送指导,落实 “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激励更多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3、黄三角早报
随着东营职业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我们了解到学校近几年的招生也越来越好,请介绍一下东营职业学院2023年招生的基本情况。
张全庆
近几年以来,我校招生录取分数逐年上升,2022年山东省投档线比2021年有大幅度提高,我们学校很多专业录取分数超过了400分,与临沂大学合办的3+2专本贯通专业录取最低分超过了本科线。
2023年,我校共有55个专业面向山东、天津、浙江、新疆等全国18个省区进行招生,招生计划6000人。其中,省内5582人(包含单独考试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已经录取的963人,剩余4619人),省外418人。在夏季集中录取阶段,普通类计划3258人,艺术类计划240人,春季高考计划1489人,农村专项计划50人。
招生类型包括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春季高考、夏季高考等;招生科类包括普通类、艺术类、春季高考等;其中,山东普通类招收工程造价专本贯通专业,春季高考招收化工与环境、机械制造、机电技术、车辆维修、建筑、财税、国际商务、公共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网络技术、软件与应用技术、数字媒体、烹饪、现代农艺、药学、护理、学前教育等19个类别。
我校在专科批次内招生,分别包含普通类、艺术类、春季高考。今年我省专科志愿填报还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7月24-26日,第二次是7月31日。
我校的录取原则是: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根据考生高考总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按专业招生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对未完成计划的专业,进行征集志愿录取。
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根据各省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按投档比例提供的投档考生名单进行录取,对所有进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