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CT、手机,什么辐射最大?答案你绝对想不到手机辐射「安检、CT、手机,什么辐射最大?答案你绝对想不到」

   日期:2025-01-15     作者:yindufu1       评论:0    移动:http://w.yusign.com/mobile/news/12296.html
核心提示:现代社会除了谈癌色变,谈辐射也会色变。传闻中,不止医院的X光片有辐射。手机有辐射Wi-Fi有辐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基站有辐射

现代社会除了谈癌色变,谈辐射也会色变。

传闻中,不止医院的X光片有辐射。

手机有辐射

Wi-Fi有辐

电脑有辐射

微波炉有辐射

基站有辐射

为此商家们还推出了孕妇防辐射服,然而真的有用吗?到底哪些辐射是有害的,会对人体造成多大影响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哪些东西有辐射?

对人体有害吗?

首先,万物皆有辐射

甚至晚上你睡觉时身边躺一个人,也会遭受0.05微西弗的辐射。但是这些辐射并不全是有害的

学过物理都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除开-273.15摄氏度以下的)都是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不停向外传送热量的,这就是辐射的过程。

而辐射又分两种:

电磁辐射

包括太阳光、手机信号、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达到一定量后,严重情况下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和生殖功能。

电离辐射

包括宇宙射线、核能发电、X光检测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核辐射”。

其对人体的影响更大,会破坏我们的染色体进而引起少量细胞发生变化或者死亡,严重时会引起细胞发生恶性病变/致癌[1]。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pexels)

这两种辐射都对人体有影响,特别是核辐射。

但是!!!

抛开剂量谈辐射都是耍流氓。中国政府参照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给出了个人安全辐射范围[2],普通公众辐射量每年不超过1000微西弗,如果连续5年都没有超过这个量,其后某年可以5000微西弗

那我们日常的辐射量在多少呢?一位NASA的前机器人专家Randall Munroe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奔走各地测量核辐射值,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核辐射量级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自己做的)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到,比起胸部CT检查,风险最高的居然是吸烟,一年大约会受到160000微西弗的辐射,相当于在如今的切尔诺贝利待上3.6年

更可怕的是,遭受10000微西弗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率会明显增加。

所以与其害怕做CT检查,不如戒烟或少吸二手烟。

#结论#

日常辐射对人体危害较小,部分医学仪器以及吸烟造成的电离辐射较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这些东西有核辐射

安检辐射

安检机本身辐射剂量很小,且机器两边都有门帘阻挡辐射外泄,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不然地铁站也不会每天让你过安检了)。

医疗检查辐射

目前用于人体检查的医疗项目主要有X射线、CT、核磁共振、B超等,其辐射量大致如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自己做的)

其中B超、彩超和核磁共振是没有核辐射的。

而CT检查、pet颅脑、钡灌肠等对人体的辐射较大,建议1年检查1次即可,检查后保留影像资料。


(图源:pexels)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只是大概估测,因为辐射量会因为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水平、检查部位等不同而变化,同时我们每个身体部位的辐射安全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皮肤的安全范围在50000微西弗,而相对脆弱的眼睛则在15000微西弗左右[2]。

核电站

如果是住在核电站附近,只要核电站没有核泄漏,人体受到的核辐射都是小的,如果有核泄漏...建议搬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这些东西没有核辐射

手机、电脑、路由器、微波炉、吹风机、冰箱、办公室巨型打印机、信号基站等等,以及日常需要用到的家电都是没有核辐射(电离辐射)的

而其中电磁辐射也是微乎其微的,基本能通过人体自我调节排出[1]。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孕妇辐射量需注意

孕期的辐射危险主要是对胎儿。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在大量动物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对孕妇辐射问题发布过几份权威文件,主要的观点是:

100000usv是一个临界点,如果孕期身体的器官组织受到辐射超过这个量,可能诱发胎儿发育畸形、胚胎死亡、生长受限及智力缺陷等[3]。

防辐射服没什么用

我们身边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并不多,且市面上的防辐射服,和医学上含有大量铅的笨重防护服不同,前者只是将金属纤维配合织物一起织成布料,对核辐射并没有太多作用。

不过防辐射服屏蔽手机信号的效果倒是不错。

另外,比起防辐射服,孕妇更应该避免吸入二手烟,毕竟香烟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带来的辐射才是更危险的。

怀孕期间可以做哪些医学检查

可以做:

测量血压、抽血的检验、心电图、多数通过触摸及肉眼观察的检查

不要频繁做:

超声、X线、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等

我们前面虽然说核磁共振和超声没有核辐射,但是也不能无限度做,毕竟还有电磁辐射在。

另外,X线检查推荐在孕期使用单次X线检查,CT检查虽然辐射较强,但单次检查影响较小,如果医生权衡利弊后认为有必要进行CT检查,不需要因为怀孕而拒绝。

慎重使用胎心监测器

有些母亲想在怀孕时,听听宝宝的声音,购买胎心监测设备自己在家听胎心,但是这样操作一方面会存在声强及时间可能超过安全值的情况,另一方面可能会测量错误,对胎儿有一定伤害,所以建议慎重使用[1]。

注意医学检查中的对比剂

有时候检查时医生会在我们身上抹东西,那是为了使影像显示更多内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使用的对比剂。

核磁共振的对比剂含有金属元素钆,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及羊水,可能增加胎儿患病及死亡风险,所以要注意使用量[4]。

女生做CT前做妊娠检查

一项研究报告称,1%的育龄妇女在妊娠早期不知情地接受了腹部成像检查 [5],所以在做CT前检查自己是否怀孕也是很重要的。

做过医学检查才发现怀孕,应由医生帮助判断风险,并在产前进行排除胎儿生长发育异常的检查。

另外如果女性在接种HPV疫苗过程中意外怀孕,可以推迟接种剩余剂次。


(图源:pexels)

检查后一般不用暂停母乳喂养

一般来说,超声、核磁共振成像、X线及CT检查都不影响母乳喂养。

只有核医学成像中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对婴儿有害。由于影响程度取决于元素种类及个人排泄速度,应在检查时咨询医生是否可以哺乳[6]。

尽量在孕晚期做检查

孕早期辐射危险最大,中期其次,晚期最小,所以孕妇在做检查时(特别是CT检查)尽量避开孕早期。


(图源:pexels)

所以谈论辐射,不在于讨论有无,而在于强弱。

对于生活中电磁辐射大家无需过多担心,而电离辐射如医疗检查只需注意次数,在医生评估下进行即可,最伤害我们的辐射其实是吸烟。

参考文献
[1]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区别分析.普玉忠.临沧市辐射环境监督站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3]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Pregnancy and Medical Radiation. ICRP Publication84; 2000:1-43.
[]5Ray JG, Vermeulen MJ, Bharatha A, Montanera WJ, Park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RI exposure during pregnancy and fetal and childhood outcomes. JAMA 2016;316:952–961.
Mossman KL, Hill LT. Radiation risks in pregnancy.Obstet Gynecol.1982;60(2):237-242.
[6]Committee on Obstetric Practice. Committee Opinion No. 723: Guidelines for Diagnostic Imaging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Obstet Gynecol. 2017t;130(4):e210-e216.

编辑策划/ 圆心新媒体组

     本文地址:http://w.yusign.com/news/12296.html    述古往 http://w.yusign.com/static/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