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核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凝心聚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集团公司全媒体平台开设“高质量发展看中核”栏目,交流展示成果经验,进一步激励全体中核人团结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
2023年12月26日,成都温江一个不太起眼的厂区内,正在举办质谱仪产业化公司成立仪式。随着启动柱亮起,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家质谱仪产业化公司名叫四川紫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四川红华联合成都科创投集团、正景智远、成都肆相成立的,将致力于中高端质谱仪器和零部件的国产化和产业化,补足国家高端分析仪器短板,对我国中高端质谱仪供应链的稳链固链具有重要意义。
紫璞科技,“紫”为紫云山,是四川红华的发源地。四川红华这家近60年的老国企,如何孕育出中高端质谱仪这块“美玉”,如何蜕变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了四川红华,看她如何以“心”焕“新”,推动老牌国企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笃定恒心 提供体系新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四川红华一直紧跟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改革步伐,不断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四川红华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同光表示,近年来,四川红华始终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强化顶层设计,寻求改革突破,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健全企业治理体系,持之以恒将改革贯彻到底、进行到底。
2018年,四川红华作为集团公司首批试点单位,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书法管理模式,完成党的建设要求入章程,逐步建立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厘清公司党委、董事会、总经理层权责界面,确定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董事会发挥“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作用,经理层发挥“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作用。建立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提高了决策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董事会的建立,让四川红华形成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2023年11月,中核集团董事会建设十周年座谈会暨子企业董事会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为四川红华董事会建设更加完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管理模式的运作下,四川红华系统梳理了公司400多项制度,全面掌握公司制度管理现状与需求,提出了“优化固化、科学简约、高效执行”的制度建设基本原则,因势而谋,逐步建立形成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体系。
在“新”体系的有力保障下,2023年,公司11项工程项目一体交叉推进,各层级各司其职,通过持续推广抓实工程“670”模式,层层压实责任链条,倒排工期进度计划,工程项目均实现预期目标。
投入真心 占领人才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强国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四川红华总经理彭元明说到,“四川红华一直将人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从四个方向着力,打造了一支‘新’人才队伍。”
人才建设进度加快。四川红华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完善人才工作体系,提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围绕人才的“选、育、留、用”,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三层次体系文件。编修招聘管理及岗位退出方案畅通员工退出通道,调整改善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问题,通过离岗歇业、提前退休、待岗培训等政策,促进人员合理流动、主动流动,同时鼓励满足条件的员工退出现岗位,2022至2023年330余人退出,人员平均年龄下降0.6岁,各层次人才结构逐步形成合理阶梯。
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培育一批主业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四川红华立足发展实际,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按照上级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要求,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选送1人至清华大学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采取量化与定性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评审、推荐工作,同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增效行动,积极与地方社会评价组织合作进行部分通用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业技术人才占比提高到38%。
2023年,新增中核集团青年英才项目2人、四川省优秀企业家1人、中核集团技术能手4人、乐山市嘉州英才项目1人;推荐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候选人2人、四川省经纬人才候选人2人、四川省技术能手1人、四川省第十五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候选人各1人、乐山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
人才引进高度提升。“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的战略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基础上,为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四川红华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做文章,增强人力引进吸引力度,强化引进保障,执行40万至5万不等的一次性人才引进补助,提升企业市场化择人能力,同时,多通道开展高层次人才遴选,提升人才引进高度。2021年以来,已引进博士毕业生6名,硕士17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高到29%。
人才关爱温度升高。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四川红华注重在提高人才关爱温度上下功夫,优化工作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建立了公司党委委员联系优秀科技骨干人才机制,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排忧解难,协调地方解决20余名科研生产骨干子女入学问题。出台《四川红华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激励细则(试行)》《六级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给予人才项目入选者专项奖励,充分营造“尊才、惜才、爱才、敬才”氛围;构建管理、技术、技能、业务、运行等5个序列职业晋升通道,促进职业晋升的多样化,避免“学而优则仕”,让“有为者有位”,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提供展示自身能力的“舞台”,充分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臻于匠心 点燃科创新引擎
四川红华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寻求创新突破,以科技创新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曾几何时,科技创新一直是困扰四川红华发展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建立“1+N”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加大自主科技投入力度。围绕主责主业、质谱仪和氟化工等重点领域,实施科研任务,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960万元增加到超6000万元。有序推进生产运行优化提升技术研究等8个“十四五”预研项目实施,顺利完成了“十四五”预研合同中期评估,取得了预期成效。持续优化运行技术,完成质谱仪专用测控系统研制和数据处理软件设计,同步开展多种高端氟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生产线数字化建设领域。研制及应用自动化系统,极大降低劳动强度;产品测量自动化系统研发大幅缩短了单个产品测量时间,提升了系统效能。自主开发事故异常一键恢复、线上产品质量自动控制等一系列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线全局监控、趋势判定,提升了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同步建设工艺运行仿真系统、设备监控等系统,实现设备管理智能化。实现新建生产线水辅设备远程控制和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2023年,四川红华获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3项软件著作权取得登记,实现软著“零”的突破。完成相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分红激励兑现方案报审,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分红激励落地,打通项目激励渠道全流程,实现新突破。荣获集团科创大赛优秀奖。7月顺利通过集团重点实验室年度运行考核评估,9月获得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秉持初心 打造产业新门户
质谱仪产业化公司是四川红华创新思路,探索成果转化中长期激励机制的一次新的尝试。
质谱仪作为国际上最尖端的科学仪器之一,是直接测量物质原子量、分子量的唯一手段,被誉称为“科学仪器皇冠上的明珠”,进口依赖度较高。三十年来,四川红华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加大投入,不断攻关质谱仪研发制造技术,逐步成为核心技术优势之一,并以此为基础,为国内多类关键材料分析检测提供了解决方案。2023年10月取得产业化公司设立批复、完成公司注册,同年12月26日宣布正式成立。
“三十多年的研发,经历了很多波折,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最终成功地迈出了这关键的一步,也为后续四川红华更多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效借鉴。”龙同光在成立仪式上表示。
龙同光提到的“更多创新成果的转化”,就包含四川红华发展规划里的“高端特种氟材研发加工”。
“高端特种氟材”中有一种产品类型为三氟化氯,它具有强氧化性,是这几年被大家讨论最多的芯片制造领域急需的电子特种气体。但目前国内尚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进口依赖度高。随着我国半导体及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相关电子特种气体发展前景广阔,急需实现自主可控。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四川红华已开展氟化工系列相关材料研制、生产,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公司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确定以三氟化氯为突破并逐步形成系列含氟电子特种气体的氟化工产业发展目标。
随后,四川红华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产业化进程,利用已有场地和设施条件,自筹资金对制氟及三氟化氯合成生产线进行恢复整治和功能提升,改进电解制氟工艺,产出高品质三氟化氯粗产品,产品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联合合作企业先后成功研发设计了两级升压冷凝纯化装置、新型吸附塔结构,确定了轻杂质的多级分压操作去除技术,克服了氟化氢深度分离难等困难,完成三氟化氯提纯装置设计及搭建,成功打通三氟化氯技术路线,产出的三氟化氯试制品,试用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2023年,四川红华完成三氟化氯相关资产评估,与潜在合作方就资产分割、产业化公司落户、合作模式等思路进行了洽谈和系统调研,联系合作方对电子级三氟化氯产品进行试用,加快开展现有生产线经营许可及安全追溯性评价办理,为抢占国内市场奠定基础,同时持续开展PFA、五氟化氯、氟化石墨等系列产品研发,为产品品类开发拓展提供支持。
“从一个‘老牌国企’蜕变为如今的‘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红华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作为四川红华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彭元明见证并参与了四川红华走上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全过程,“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他感慨地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四川红华建厂60周年。一甲子风雨兼程,一甲子筚路蓝缕,四川红华始终坚守初心,忠诚勇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红华人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用强烈炽热的家国情怀,舍我其谁的家国担当,深刻诠释“红心向党、耀我中华”的内涵。
立足新起点,步入新征程,四川红华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总结六十年积累的经验,持续推进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不断强化协同聚力,奋力攻坚“十四五”规划目标,以高质量发展新成就踏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实力上榜!2023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和“最美军工人”揭晓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各单位投稿请通过 中核集团融媒体中心 投稿系统
策划 | 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
来源 | 四川红华
责编 | 邢泓琳
主编 | 刘洋
审校 | 李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