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叙文是小学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学习训练的文体,写好记叙文对其它文体的写作有基础意义,这里简介一些记叙文的技巧和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写外貌不用“有”字</b></p><p class="ql-block"> 作文如何写外貌?小学生的作文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试着去掉文中的“有”字,把文字重新润色组织一下,会发现作文通顺增彩了很多:“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写说不出现“说”字</b></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比较以下三句话。 </p><p class="ql-block">张三说:“……”; </p><p class="ql-block">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p><p class="ql-block">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p><p class="ql-block">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至于仅干巴巴地写“某某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写想不出现“想”字</b></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描写心理活动,常用“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或者是“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 之类的话。 </p><p class="ql-block">如果去掉“我心想”之类的字,效果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生动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尽量少用成语,多具体描写</b></p><p class="ql-block">同学们记叙文为什么写不生动?某种程度上是成语惹的祸!写记叙文如果只会滥用些成语,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学生真真切切把自己的感受都写出来。比如写春天别用 “鸟语花香”之类产成语,而是这样写:</p><p class="ql-block">“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p><p class="ql-block">是不是更生动耐看一些?想办法用具体新鲜的语句替换别人用滥的成语,这是解决学生作文写不长、写不细、写不生动的方法之一。</p><p class="ql-block">成语和形容词是一种简练的概括,但记叙文需要的是形象具体而不是概括。有一种说法叫“还原成语”。成语就像压缩的牛肉罐头,好的记叙文就是把压缩的牛肉罐头还原成一头头鲜活的牛。如万紫千红,你要写出一万个怎么紫,一千个怎么红。运用成语太多,就显得稚嫩,学生腔。会还原的人,不但还原成语,还善于还原所有的词。很多词在长期使用中渐渐失去了本义,而常用引申义,比喻义等。你一还原本意,反而新鲜生动了。如“发生”,常说发生了事故等。如果这样写: “三月去广州,春正发生”,就新鲜别致。又如“团结”,写成“屋檐下有一群蜂在团结”。如糟糕,写成“天冷得邪乎,土疙瘩冻得像一块糟糕”。如“水落石出”,苏轼写“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都使词语的本意,反而使语言新鲜别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少用介词、介词短语、副词、关联词、时态助词、形容词等。</b></p><p class="ql-block">学生作文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包括: </p><p class="ql-block">介词:在、从、按照、通过等;</p><p class="ql-block"> 介词短语:在XX之后,当XX时候等; </p><p class="ql-block">副词:很、非常、忽然、突然等; </p><p class="ql-block">关联词:如果、那么、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 </p><p class="ql-block">时态助词:着、了、过等;</p><p class="ql-block">形容词:高大、孤单、渺小等。 </p><p class="ql-block">但在记叙事和描写中,要少用、慎用介词、介词短语、副词、关联词、时态助词、形容词等,多用名词、动词,否则有损简洁精练。比如写热,尽量别用“在烈日下”、“很热”、“非常热”之类,学会用新鲜语言描写表现热、。如,“太阳像个大烘箱,拼命烘烤着土地,就像烤着一块大面包。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着好像中暑昏迷了,狗儿在树荫下,吐着舌头,拼命地喘着……”,文章自然就写得生动。名词适用于静态事物的描写,动词适用于动态事物的描写。</p><p class="ql-block">好的描写之所以少用甚至不用形容词,是因为形容词一般带有评价的色彩,而评价必然带有概念化特征。概念化总是与具体相冲突,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使用形容词容易导致描写空泛并且虚假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六、多用名词、动词,最好动连着动</b></p><p class="ql-block">好的描写使我们对陌生的事物如亲见亲历,而写作如要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通常需要依靠动词和名词,也就是说,描写具体主要依靠名词和动词来实现,而不是滥用形容词、副词等。所以,在写作中,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尽量使用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就容易使描写比较具体可感。例如,“小路旁开满野花,一棵树孤零零立在远处”,就不如“小路旁开满野菊花,一株乌桕树孤零零立在远处”具体可感。</p><p class="ql-block">对于动态事物的描写,恰当运用“动词”就易于产生好的效果,如《孔乙己》中那句著名的“在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的“排”。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很难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最好是要动连着动——连续使用动词。如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 </p><p class="ql-block"> “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一句话就把文章给写完了,只有“发”“看”两个抽象一般的动词,不生动,不细致。学会连用动词,修改为:</p><p class="ql-block">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动词一多,文字即刻灵动丰满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七、尽力写细腻生动,不能仅是粗略叙述</b></p><p class="ql-block"> 有些学生记叙文写不生动,就是把事情过程写得太粗略,太简单,一两句话把事情说完,缺乏细节描写。譬如有学生描写:</p><p class="ql-block">我们正专心致志上着课,只听砰地一声,一只皮球破窗而入。</p><p class="ql-block">一句话就把事情交代完了,太粗略,缺少过程的细腻描写,特别是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果改为:</p><p class="ql-block">课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埋头测试,只听得刷刷书写声和轻微的呼吸声。‘砰!’地一声,一只皮球破窗而入,大家一怔,还没反应过来,皮球正砸在一个女同学头上,就听‘啊!’一声尖叫。原本秩序井然的教室顿时嘈杂混乱起来。几个学生此起彼伏地试图捉住皮球,可皮球调皮地在几个桌子上蹦来跳去,又机灵地滚落到地上,打着旋,不情愿地滚进桌子底下躲藏了起来。</p><p class="ql-block">修改后,运用拟人等修辞,从听觉、视觉、动作等各方面描述,文笔细腻,形象生动,如见其景,如临其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八、要让人物活在“真实具体”的环境里</b></p><p class="ql-block"> 五六年级小学生已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p><p class="ql-block">学生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这要肯定。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多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俗套。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具体的环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b></p><p class="ql-block">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 ? !…… : “”等。 </p><p class="ql-block">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十、尽量写短句子,字数3-5个字</b></p><p class="ql-block"> 这个技巧就是让学生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把握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3-5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读起来会舒服很多。</p><p class="ql-block"> 如某学生的原文:</p><p class="ql-block"> 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可修改成:</p><p class="ql-block"> 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很有节奏感?</p><p class="ql-block"> 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四个阶段:(1)写作并不神秘;(2)写作需要技巧;(3)写作强调个性;(4)写作就是生活。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但是也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传授的技巧,就是针对这部分孩子。教师家长可以运用以上技巧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孩子,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转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