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高度重视信息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从2018年东城区青少年媒介素养学院成立到逐渐形成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扩大圈层辐射、带动更多学校联盟发展的模式,打开了东城区媒介素养教育的新思路、新局面。
为进一步发挥实验项目校先行先试作用,探讨区域推动媒介素养的发展策略以及现实样态,探索未来发展模式,2023年12月21日,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大思政’育人格局下东城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交流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北京教育新闻宣传学会副理事长、光明日报社北京记者站站长董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北京体育大学新闻系主任宋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少儿分社大语文工作室主任焦晗、策划编辑张倩怡,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主编韩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夏宇等专家莅临指导。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郭鸿、党委副书记姜婷,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喆等专家领导以及5所实验学校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东城区教科院课程运行部主任王喆主持。
分享交流
参与项目顶层设计的东城区教科院课程运行部教师张丽莉、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教师周群、《中学时事报》执行主编薛静分别从机制建设、课程构建、资源供给等方面立体呈现“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样态。
参与项目的实验教师,北京景山学校刘晓红、北京市文汇中学孙静、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李雪、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毋瑕等分别从项目式学习设计、教学单元整体设计、优质资源辐射与利用、学校社团发展等方面分享依托项目促进师生发展的经验、新增亮点。两年来,实验校积极跟进项目,创造出各具特色的项目成效。
分享交流
与会的各位专家对东城区媒介素养教育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各实验校坚持立德树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特色纷呈。
董 城
光明日报社北京记者站站长
董城站长首先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时代站位,并高度肯定“双师课堂”是“宣传文化触角深入学校”要求下新闻单位和学校的“双向奔赴”;二是要立足东城首善之区特点,开展系列教育;三是要以收放自如的态势对学生“放眼放胆放笔放心”、对教师狠抓“专业化水平”,踏实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突破“朋友圈”,共享共创资源。
金雪涛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
金雪涛院长在肯定项目百花齐放的基础上,认为未来还可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构建以语文为核心的“语文+”思政体系;丰富实施路径,以“课赛结合”的多样态育人;研编适合东城特点的师生成长指标,促进以教学研究为主导的成果产出。
分享交流
姜 婷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姜婷副书记围绕着区域推进媒介素养教育项目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回顾了“学院制”改革的初心与使命。姜婷书记强调,未来要建立更加多元的共同体、建立东城区媒介素养课程框架体系、建立定期交流研讨制度,推动项目深入研究,促进高质量发展。
郭 鸿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
郭鸿书记认为,以新闻教学对接国家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媒介素养教育项目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研究成果有利于做好青少年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希望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学院制”平台绽放光彩。
“大思政”育人格局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此次研讨会通过同伴分享研讨、专家把脉引导,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课程建设体系意识,有效达成课程构建的价值共识,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凝练成果奠定基础。未来,东城区教科院还将在区域课程管理机制下,吸纳更多志同道合者,发挥区域课程在国家课程与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中的衔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