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差友好,昨天是消费者们普大喜奔、坐等吃瓜的日子:315 。
差评君也喝着阔乐,准时守在电脑前吃完了这块瓜,发现今年好几个都跟互联网、科技相关,有些以前甚至有写过,干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吧。
首先,今年“被征召的孩子”是下面这几位:
1.人脸识别:谁在偷我的“脸”
2.求职简历被贩卖: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
3.手机清理软件窃取信息:老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
4.虚假医疗广告:搜索之“病”
5.又见瘦肉精
6.废旧钢筋翻新:追踪“瘦身”钢筋
7.名表维修猫腻多
8.锈迹斑斑的变速箱
9.保密协议岂能成为遮羞布
网友们这么吐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特斯拉近几年从“减配门”、“充电门”到“刹车门”在大众面前频繁露脸。
之前有用户表示用特斯拉自己超级充电桩把车充断电趴窝了,特斯拉回应:是国家电网电流太大。
反正特斯拉的回应态度就是“不是我的问题”。。。
如果对待消费者这么傲慢,每次都是女性力量不足、国家电网电有问题、路况不好来面对消费者,时间久了谁还会买账呢?
差评君不是逼特斯拉把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只是面对消费者提出的问题,解决的态度应该更积极一些。
这次315晚会曝光的前四项,跟科技都沾点边,比如「谁在偷我的“脸”」。
嗯,这个偷字用的非常贴切。。。
你可能一直知道身边有这样的情况,但你无法想象这到底有多普及。
在这次 315 晚会中,宝马 4S 店、科勒卫浴全国性门店以及江苏大剧院都被点名。
人脸识别的滥用主要会为大家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信息安全。
这个差评君都说烂了,现在你的手机可以刷脸、支付软件可以刷脸、小区门禁可以刷脸,人脸成为了一把贯穿现实与虚拟“钥匙”,“钥匙”一旦被盗取,那这些“房间”都存在被偷窃的可能。
二是大数据杀熟。
像卫浴店、售楼处这些售卖货品的商店,在获取你人脸以后,会把其他信息附着到你的脸上去,比如你来了这家商店几次,买的东西都是什么价位等等。
总之,你所有的行为数据将变成你的身份标签,而商店会通过你的档案越来越了解你,最后实现“大数据杀熟”,又称“精准化宰客”!
新华社的调查截图
不仅仅是卫浴、车辆这种有讲价空间的商品,夸张一点,未来说不定像猪腿、白菜这种非标品都会有“私人订制”的价格。
用苹果手机?这个猪腿多收你几块钱。
是常客?这个猪腿多收你几块钱。
今天第二次来问这条猪腿了?嘿嘿!是时候告诉你这玩意库存紧张了。。。
当你的数据被逐利的商人们收集到手以后,你不一定能享受到定制化服务,但你一定能享受到定制化价格!~
第二个「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说白了还是信息泄露问题。
而企业账户(伪造的资质申请也可以通过)只需要氪金办会员,就能无限制下载到这些简历。
严查企业资质这个就不说了,其实对于那些存在异常操作,比如短时间大量下载简历的企业,也是可以通过技术实现监管的。
要知道,现在咱们在淘宝上浏览行为异常,都会被要求二次验证。
这都被 315 曝光了,平台的监管措施该跟上了。
如果机主一旦相信并且点击安装,那软件直接会打出捆绑安装,“一拖三”,导致越清理手机广告越多,越清理手机越慢。
这些数据信息会帮助广告厂商们对机主进行用户画像,最后各种各样的垃圾广告就会被推送到老人的手机上,成为一个“陷阱”。
差评君觉得这一部分跟第四点「虚假医疗广告」本质上是一个事情:贴满手机里垃圾广告、虚假广告真的该被整治了。
说自己用了哪位老师的药方,终于好了,药都挺用了。记者跑去加了好友,结果发现这位老师推荐的很牛逼的药,只是一款普通食品。
而这样的广告,就算厂家没有资质也可以发。
记者只提供了微信号和产品类型,代理公司很快就生产出了一篇内容为减肥、降血糖的广告和一篇快速问医师的专家答疑。
广告营收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法律法规在不断对互联网广告进行规范,但还是有企业屡次违规操作。
想要真正的帮助老年人们躲开“内存不够”,帮“魏则西”们躲开这些治疗高血糖们的高价普通食品。
终究还是要靠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广告的规范,对违规企业的严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就算有承诺,大佬们也会忘记承诺,就算有风险,逐利的商人们也会挺身涉险。
消费维权对于大家来说一直是大事,而 315 晚会往往代表着这一年侵害消费者权益比较大的几件事儿,被曝光以后,这些企业想必会整改一阵。
而背后隐藏的问题,却不是一个晚会就可以解决的,需要的是后续的规范、监管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