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促发展 创新驱动显成效
我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90家,省级以上创业平台达到98家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为主线,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以科创载体建设为支撑,夯实产业创新发展主承载。我市坚持把科创载体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体推进京南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科创平台及科创孵化链条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创新发展的载体支撑。衡水高新区新材料新能源与大健康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百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中试基地列入京津冀中试熟化地图。目前,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达到9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达到98家。
以科创企业培育为主体,壮大产业创新发展主力军。健全创新型企业分层次、梯度式培育体系,推动全市创新型企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工程,今年以来将300家创新基础好、研发投入高、拥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重点高企培育库”。组织科技特派团专家就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科技投入等内容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辅导,入企服务180余人次。科技、税务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各项科技惠企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事后鉴定”转变为“事前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以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联动机制,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科技谷与中科院合作的智能导钻项目完成技术定型,打破国际垄断。以安平丝网产业为试点,探索全省第一个“众筹”科研新模式,构建“共投、共研、共担、共赢”的创新联合体。深入推进产业科技特派团科技攻关,围绕丝网、西洋乐器、康复辅具、摩擦材料四个产业,挖掘凝练解决12个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转化8项科技成果。
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构建产业创新新格局。我市以活动为牵引,搭建科技成果供需桥梁,加速优秀重大科技成果向企业流动。通过召开河北·京南示范区科技成果直通车暨衡水市科技招商对接会、先进技术成果对接交流会等,进行科技成果对接服务。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落地“高比能量钠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等26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成河北奥冠电源有限责任公司等40余家企业与中科院、河北省科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40余项。
以创新生态优化为保障,激发产业创新新活力。我市构建省市县科技联动机制,明确由重点抓企业科技创新向重点抓产业赋能,由重点抓科技项目向项目、平台、人才和基金一体抓“两个转变”的工作思路。用好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评价指标体系,全市284家企业入围首批科技部向中国人民银行推送科技创新再贷款企业资格名单。召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会、大额技术合同专家评审会,邀请京津专家来衡对京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技术要点、大额技术合同评审要求进行详细讲解,提高我市吸纳京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效率。举办第六届衡水市创新创业大赛,承办中科院老科学家进河北活动,组织举办科技活动周暨国防科普进校园活动等,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