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都江堰》

   日期:2024-12-30     作者:caijiyuan      
核心提示: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p><p class="ql-block"> 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唐代,修建了飞沙堰。建国后,又修建了工业供水渠、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为有效管理维护都江堰的运行,设立了堰官、岁修制度。</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为成都平原带来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被誉为“天府之源”。</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最令人称绝的地方在于,它与天斗,但是又顺应了自然。</p><p class="ql-block">与天斗在于,李冰动用智慧,在人力时代,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道理,劈开了玉垒山。</p><p class="ql-block">顺应自然,是因为李冰利用河道自然的流势,改变了成都平原的水流格局,却没有破坏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反而因为有了内江水的加持,成都平原四周的环境变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古城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人文荟萃,地方特色及人文气息浓厚。当地居民世代居住于此,有很浓厚的感情。地灵而人杰,名人咸聚于此。因都江堰的存在,历代先贤皆于此有治水之功:战国李冰父子、汉代文翁、三国诸葛亮以及后世的高俭、吉当普、丁葆桢等无不是历朝良臣,皆因治水之功而铭于堰功大道上。张道陵、彭椿仙等于青城山将道教文化发扬光大。张道陵被尊为张天师,足见其在道家的地位。清代本土诗人董湘琴,受进步知识分子黄遵宪、康有为“诗界革命”的影响,采用民歌弹词,以洋洋万余字的《松游小唱》生动描绘了灌县到松潘七百余里的风光和见闻;浓郁特色的民俗民风。都江堰市民历来重视教育,喜文好古,金石书画兴盛。川剧以及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傩面戏也相当普及。</p> <p class="ql-block">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城市总体格局艺术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艺术两个方面。岷山、邛崃山系与成都平原的激烈对撞和岷江水的狂放奔流使都江堰市成为大自然造物之宠。江分内外,城半山原,半城依山,半城融水,城市依山面水,负阴抱阳,玉带分流,山、水、城、林、堰相因相借,浑然一体,色彩斑斓,犹如一把巨扇镶于平原西北端,形成了独特的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整体风貌。在都江堰历史城区内,存有大量具有川西地方特色的建筑,如城隍庙十殿、伏龙观、二王庙、懋功寺、民居宅院、南桥等,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姿态优美,设计巧妙,施工精良,细部考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距今约 4500 多年的四川四大史前遗址之一的新石器时代时期芒城遗址的发现为都江堰市增添了历史沧桑与神秘,同时验证了其为蜀文明、长江文明发源地之一。战国末期李冰父子率领蜀民“深掏滩,低作堰”“利用自然、天人合一”建造了“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生态水利工程——都江堰。 工程竣工后,堰工队伍在此繁衍生息,渐成集市,后又设县治所。经过因水设堰、因堰兴市的历史发展成为现在的城市,城址历经两千年而未变,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这些历史遗迹真实的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p> <p class="ql-block">精心准备的一日游攻略:早上8点左右从成都出发,乘坐高铁或公交车到达都江堰市,然后乘坐4路公交车或出租车到达都江堰景区南桥入口;或坐成都景区直通车到都江堰景区;或从犀浦从火车到离堆公园站下车,先打卡熊猫自拍地,然后从灌县古城一路走过去经过南桥到都江堰景区大门。然后按下面推荐路线游览。</p><p class="ql-block">推荐路线:南门出入口→清溪园→堰功道 →天府源茶馆→宝瓶口 → 飞沙堰 →鱼嘴 → 安澜索桥 → 秦堰楼→二王庙 → 松茂古道 → 玉垒阁→城隍庙→ 玉垒山广场→后门出口。</p><p class="ql-block">时间:约4小时</p><p class="ql-block">这条路线需要爬山,但是基本覆盖所有景点哦!</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分别是——鱼嘴、飞沙堰、宝瓶口。</p><p class="ql-block">首先,岷江水流至鱼嘴时,被分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实现自动分流。</p><p class="ql-block">这里顺便简单说说内江与外江,</p><p class="ql-block">①内江位于东面,在玉垒山脚下,用于灌溉成都平原;</p><p class="ql-block">②外江用于泄洪,从都江堰到新津这一段称“金马河”,流至新津城区附近时,先后有西河、南河水流汇入,复称岷江。再流至乐山时与青衣江、大渡河汇合,继续流至宜宾时汇入长江。</p><p class="ql-block">枯水期时,岷江有六成水流入内江,四成水排向外江;</p><p class="ql-block">洪水期时,岷江有四成水流入内江,六成水排向外江。</p><p class="ql-block">水量的自动调节,保证了成都平原的水量稳定。这是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级自动分流。</p><p class="ql-block">由于河道是弯曲的,根据环道环流原理,岷江表层清水会流向河流凹岸(内江),而含沙石的底层水会流向河流凸岸(外江),岷江水流中大部分的沙石被外江巨大的水流带走。这是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级自动排沙。</p><p class="ql-block">到这里还没完,内江的水流依然会携带部分沙石,接下来就轮到飞沙堰、宝瓶口、离堆出场了。</p><p class="ql-block">飞沙堰主要作用是排内江的沙石;</p><p class="ql-block">宝瓶口主要作用是控制内江水量;</p><p class="ql-block">离堆原为玉垒山山脉,因开凿宝瓶口,与玉垒山分离;</p><p class="ql-block">由于宝瓶口比内江狭窄,内江水流至此处时,河道突然变窄,再加上离堆对水流的阻拦,会形成回流,水中的沙石被甩至飞沙堰。这是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级自动排沙。</p><p class="ql-block">剩余的少量沙石沉淀在飞沙堰对面的凤栖窝,每年由河工掏出。</p><p class="ql-block">同时,当洪水到来,内江水流过大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被宝瓶口控制,多余的水经过飞沙堰排向外江。这是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级自动分流。</p><p class="ql-block">通过两级的自动分流、两级的自动排沙,保证了成都平原河道的安全。</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就讲完了。</p><p class="ql-block">李冰在建造这座水利工程时,因地制宜,利用特殊地形,充分顺应了都江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p><p class="ql-block">并且将华夏文化中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应用在工程之中,使其成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躯体,而非冰冷的人造建筑。</p><p class="ql-block">这大概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两千余年依旧生生不息、发挥效益的重要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卧铁》</p><p class="ql-block">卧铁是古代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主要用来标记河道挖掘深度,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在公园建起岁修时所用材料竹笼、杩槎合围而成的圆形景观喷泉,内里摆放陈列着四根长4米,直径0.2米的都江堰岁修工具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最早一根为1576年明万历四年铸造,最近一根为1994年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时铸造。现在喷泉处的这四根卧铁都是复制品,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p> <p class="ql-block">卧铁</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p><p class="ql-block">堰功道两旁摆着六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他们代表各个历史时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在这条大道上,还屹立着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张松银杏,仿佛在默默守护着治水先贤。</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p><p class="ql-block"> 堰功道宽14米、长150米,东端立有讲述都江堰修建始末的记事碑,西端立有镌刻“天府源头水,先贤治水功”铭文的功德碑。两侧矗立着十二尊治理都江堰先贤的青铜雕像,雕像底座建有248个石雕吐水龙头,取《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堰功道外有一株古银杏桩头,传说为东汉末年张松手植,至今仍亭亭玉立,枝繁叶茂,像一支仙鹤,大约是托借了这里山水的灵气,听说这几年还结出了果实。这也是公园著名的古代六桩头之一。其余五件分别是树龄已1300多的紫薇花瓶、形如屏风的8株植于宋代的紫薇、玉瓶迎宾、乌龙出岫和紫薇佛掌,分别在中轴线左侧的古椿园、清溪园内。</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p> <p class="ql-block">张松银杏是86版《西游记》中的人参果树哦,快去打卡吧
     本文地址:http://w.yusign.com/tjnews/5130.html    述古往 http://w.yusign.com/static/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生活信息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生活信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