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看山西:让高品质的教学模式绽放光彩 助力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日期:2024-12-29     作者:czdytfhm4      
核心提示:抓好教育科研,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太原市第六十二中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教育科研作为一面旗帜发展学校,

抓好教育科研,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太原市第六十二中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教育科研作为一面旗帜发展学校,精心打造141教学模式,多向发力,科研兴教,提升教育质量。近日,太原市第六十二中学校隆重举办了首届教科研大会。本届大会亮点纷呈,好评如潮。

 

本届教科研大会的主题是“求真务实抓科研,精致教学提质量”。目的是通过此次活动,提升学校教师科研素质;聚焦课堂精致教学,共同探究改进提升。

山西省教科院院长郭晚盛,原山西省教科院院长、六十二中教学顾问杨进发教授,太原市教科研中心主任樊晓东,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副主任薛三虎,语文教研员李建军出席活动并作指导讲话,还有13所兄弟学校的领导和教科研负责人以及六十二中全体教师参会。

王秀中校长:为办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王秀中校长代表六十二中全体师生家长,向百忙中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校长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和真诚感谢。接着,他介绍了学校办学情况。

太原六十二中,1958年建校,前身为化二建中学,现有学生1382名,因历史原因,现高中全体师生借住在兄弟学校十六中办学,初中部在现在的校园,所以办学条件非常受限,摆在我们师生面前的两大任务:一方面千方百计推进新校建设,目前市教育局已将六十二中新校建设列为市政府今年的新开工项目,本校正在组织队伍投入到该项战斗之中,预计下半年奠基开工;另一方面是千锤百炼提升教育质量,结合我校的办学特殊情况,构建和实践“1+4+1”教学模式,也是我们六十二中人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所以“为什么教、怎么样教、教的怎么样”成为我校长期自问自答的一个课题之一。

他强调,“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是立身之本,成名之源。也是我们教师个人快捷、科学而又高效的成功之路,更是各学校上水平创特色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学校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在“创建两个大厦”(新校大厦、心灵大厦)办学思路的引领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守正创新惟精微一”“守阵地打胜仗建新校谱新篇”,把教育科研作为一面旗帜来发展我们学校,来打造我们的学校。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我们自己,用科学发展观来壮大自己,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增加自觉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学校创建“1+4+1”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基于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实现本校的奋斗目标,目前已走过了一年零八个月,刚才为大家展示的两节课就是这个教学模式中间的课堂“4”步。其间,为使模式理念深入人心,自觉执行,学校举办了首届教科研大会的论文征集活动,大会将对活动中21位论文获奖的教师予以表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对新的战略使命和历史责任,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他坚信,所有教育人都有一个共同理想,那就是带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殷殷重托,带着对国家未来培根铸魂的崇高使命,带着帮助学生实现美好人生的满腔热望,我们始终并肩耕耘,初心不改。这次改革必将是学校迈向美好未来的重要起点,这次大会也必将是一个重要转折,它将激励全体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越做越精致,在教学研究的风气上越来越浓厚,为办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郭晚盛院长:从几个维度讲述教科研培养综合人才

郭晚盛院长激动地说:今天是六十二中的好日子,今天这个日子有可能会记在校史中。这意味着是一个开始,也是长期的,今后可以设一个教育科研节,可以一届届传下去,才能真正形成学校教研风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老师幸福,就引上科研的道路。杨老就是个典范,85岁了,仍然精神矍铄。那就是他乐于科研的结果,我们要向他学习。

他强调,在课改实践中,一、要有更好的站位,从宏观角度来研究,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课堂看课堂。很多学校的老师不能坚持4个小时的通识培训。要树立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的观念,考试以课标为基准。二、教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书匠型,就只关注本学科本学段的教科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种是优秀教师,比如物理教师,要打破学段,关注小初高大学的内容。又见树木又见森林。三种是专家型教师。跨学科跨学段,把知识有机地自然地融入到文化中去。教师不仅见树木,见森林,还能造森林。三、课改的深化要抓住核心。教师对于课改的频繁有不理解处,课改是给教师减负,而不是增负。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要求的核心其实是一样的,是在通过变成政策来帮助教师达到要求。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用好教材,才能培养全面的人才。

教学评一体化,人才是要培养综合的,不是要分学科培养的。这就是综合思维。理念是倡导,课标是政策,是考试的依据。比如一道中考题。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给教师减负。真抓实干把科研持续下去,成为六十二中腾飞的起点。科研的态度上教研就要实实在在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如何破解大单元教学。推进教育数字化要高度重视,为教研赋能,实现弯道超车。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来教研。模式中有丰富的内涵,理念先行,以教师为本。

杨进发教授:围绕“精致”“跟进”做专家型教师

杨老的讲话言简意赅接地气。他说,教师分为:第一类实习型教师,3年到6年的磨炼期,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是经验性教师,这两年来了25%的年轻教师,要尽快了解学校和学生,尽快熟悉教材,熟悉学校的教学模式,了解学校改革的要求,我们两个口号:“精致”和“跟进”。第二类教师是经验型教师。已经熟悉了学校、学校的要求、学生和模式,虽然如此,但还需继续努力。大多数教师都是这类,有可能一生都是经验型教师。第三类教师是专家型教师,要思考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教材,还要出成果。

本次论文征集时,全校154名教师,交了150份论文,很令人感动。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研究对象,把你在学校中看到的各种问题,写成点点滴滴的千字心得,这就是有价值的研究。忻州一中有个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一年写了100多篇文章,都是千字小文,有点心得有点问题都写写,把问题解决了,这就是有价值的。下一步我们要围绕“精致”,围绕“跟进”,多写小文章,作专家型教师。

教师尹利南:对“141”新教学模式课改感慨良多

她讲到,2021年9月我校开始执行“1+4+1”的新教学模式,第一个“1”即学生预习,第二个“1”指的是课后作业,“4”即课堂导入、达标教学、当堂检测、课堂小结四部分。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中,作为教师,我们虽然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获取了进步。接着,她按141的顺序分享她对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感受。

“1”——课前预习,“141教学模式”的诞生,设置了专门的预习课,学生在教师陪同下进行预习,有了一定的效果。在预习课上,我的做法是先在PPT上给学生呈现整体的单元知识框架与课程标准,然后让学生围绕知识问题一读、二画、三写。“一读”即先让学生读,“二画”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动手勾画课本重、难点知识,“三写”就是填写《练习册》上的知识框架图。这样做,使学生在练习册的帮助下,明确了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和知识框架,利于整体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所以,这个预习课还是很有效果的,确实让学生有所进步了。

“4”——课堂导入、达标教学、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课堂导入。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所展示的目标统一改为“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不仅要展示课程标准,更要精准展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什么、考什么”。

达标教学。新教学模式实施后,我们把教师的有效讲授与学生的有效活动相结合,更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把重难点讲清楚,另一方面,在授课中我们会设置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议题情境或时政热点情境来让学生探讨,有些时候我们还会打造体验型课堂,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相应的体验情境并采取适宜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堂检测。要围绕教学目标,精选一些会考题、高考真题等,把学生叫起来让学生边读题边做,并分析原因。有时也会采用别的检测方式如让学生自己写一写、画一画知识结构,不管是哪种形式,我们都能从学生做题和写知识总结中找到这节课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而对症下药。

“1”——课后作业。新教学模式改革后,我们经常分层布置课后作业,既考虑到了整体,也照顾到了少数。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每课的基础题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于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在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去探究。

教师刘静:把许多感慨总结成关键词跟大家分享

课改这一年多,她有许多感慨,在会上谈感受时,头脑中涌现出许多课改这一年多以来的画面。为了能直观地表达感受,她将许多感慨总结成几个关键词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关键词:“油锅”。杨老是带着富有使命感的这一句话:“从油锅里捞孩子。”走到我们身边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很震惊,想想现在学生的现状,他们对生活没有好奇,对学习没有热情,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憧憬,他们确实掉进了油锅。那一刻,我自己的使命感也油然而生,我是他们的老师,我要救他们,我要从油锅里把他们捞出来。回想那一段,脑子里浮现最多的画面,就是老师们在办公室认真学习教学模式的身影,大家边学边讨论,无比热烈,可以说那是一种随时随地教研的状态,我想大家一定跟我一样,对我们的新模式充满了期待。

带着一些问题,我开始重新研读我们的模式,我开始细细体会物理课程标准,我开始反思上课的各个环节,我在课堂上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突然有一天,我在班里讲一道考试题的时候,学生的一个回答,就像扔进油锅里的一根绳子,把我从油锅里捞了出来。因为平时习惯在讲完一道题的时候,跟学生分析一下这道题究竟在考什么,如何应对,那一天,我又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这道题考察了我们哪些方面?”一班的一个学生抢着回答了一句:“考查的知识点是惯性,原来汽车里有这么多防止惯性危害的装置,设计汽车的人物理学得真好,我学会了我也设计汽车。”学生的这一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每节课展示目标的效果,原来学生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通过每节课的目标展示,有了这样的意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再在油锅里挣扎了,我们的模式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也影响了我们的学生。

第二个关键词:“精致”。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成方圆的规矩,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模式是死的,学生是活的,如何能让我们的模式和学生更有效的结合起来,也就是我们精致教学的过程。这段时间大家不再纠结,不再质疑,讨论的更多的是怎么样安排我们的进度,怎么样把一个章节的大目标,细化成每节课的小目标,怎么样去布置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作业,如何分层等等问题,想让我们的模式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我们就要对模式理解的更细致,更要坚定不移的落实好。

回想这一段,脑海里浮现最多的画面,是坐在电脑前反复修改课件的身影,是挑选不同试题布置作业的身影,是趴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批改作业的身影,更是听课评课的身影。大家自觉的按照我们的模式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虽然累,但是如果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三个关键词:“跟进”。再好的模式,再精致的设计,也需要切实地落实,还需要坚持,想让我们的模式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我们当老师的不仅要在课堂上下功夫,也要关注学生课后的学习状态。精致再精致,跟进再跟进,成为我们新的目标。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当有为。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学校发展的一贯方针。 学而思,思而行,行而进。首届教科研大会的召开,明科研之方向、树科研之信心、聚科研之恒心,将激励全体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越做越精致,在教学研究的风气上越来越浓厚。今后,六十二中学校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奋发的精神,锚定目标,乘势而上,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游新闻 秦世珍 刘媛

编辑:武剑

责编:胡苏 周希

审核:袁享林

     本文地址:http://w.yusign.com/tjnews/3844.html    述古往 http://w.yusign.com/static/ , 查看更多
 
标签: 学生 教师 我们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生活信息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生活信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